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亦称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多为双眼发病,但发病可有先后。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视力减退。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评估病人视力下降的时间、程度及发展的速度等,了解有无糖尿病史等。
2.病因及发病机制 较为复杂,可能为环境、营养、代谢、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3.临床表现
(1)症状及体征:老年性白内障双眼呈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直至眼前手动或仅有光感。早期病人常出现眼前固定不动的黑点,可有单眼复视或多视、屈光改变等表现。根据晶状体混浊开始出现的部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3种类型:皮质性、核性以及后囊膜下性,以皮质性白内障为最常见。
(2)皮质性白内障临床分期
①初发期:仅有周边部皮质混浊,早期无视力障碍,混浊发展缓慢,可达数年才进入下一期。
②膨胀期又称未熟期: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并伸入瞳孔区,晶状体有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视力明显减退。晶状体皮质吸收水分而肿胀,将虹膜推向前,使前房变浅,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晶状体皮质层尚未完全混浊,虹膜瞳孔缘部与混浊的晶状体皮质之间尚有透明皮质,用斜照法检查时,光线投照侧的虹膜阴影投照在深层的混浊皮质上,在该侧瞳孔区内出现新月形阴影,称虹膜投影,为此期的特点。
③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虹膜投影消失,前房深度恢复正常。
④过熟期: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变成乳白色,核失去支撑,随体位变化而移位。站立时核下沉,避开瞳孔区,视力有所提高;低头时核上浮遮挡瞳孔区,视力突然减退。由于核下沉,虹膜失去支撑而出现虹膜震颤。液化的皮质渗漏到囊膜外,可引起晶状体诱导的葡萄膜炎;皮质沉积于前房角,可引起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悬韧带退行性变化,可发生晶状体脱位。
4.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1)手术时机:过去认为白内障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时机。近年由于显微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视力下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即主张手术。
(2)手术方法的选择:①白内障囊内摘除术;②白内障囊外摘出术;③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是目前被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之一;④激光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继超声乳化术后切口更小、对组织损伤更少的手术方法,但目前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5.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感知紊乱 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混浊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 与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等。
4.知识缺乏 缺乏白内障预防保健相关的知识。
【护理目标】
1.视力得到改善或提高。
2.能够采取预防外伤的措施。
3.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4.了解白内障预防保健知识。
【护理措施】
1.白内障早期应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口服维生素C等药物,可能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2.按照眼部手术病人的护理常规,并协助眼部检查。
3.指导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定期门诊随访,特别注意急性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嘱病人如出现头痛、眼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2)慎用散瞳药物如阿托品,尤其在膨胀期,容易诱发急性青光眼。
(3)白内障成熟期,应动员病人早日手术,以免引起并发症。
4.为预防意外的损伤,应向病人介绍环境,常用物品固定摆放方便病人使用,活动空间无障碍物,安全设施配备齐全,避免跌倒。
【护理评价】
1.病人视力提高。
2.无外伤发生。
3.无并发症发生。
4.病人是否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预防和护理。
【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的护理常识,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清洁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具专人专用,禁止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揉眼。洗头洗澡时,不要让脏水进入眼睛等。
2.术后配镜指导。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呈高度远视状态,矫正方法有眼镜、接触镜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