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发病数小时以内就诊者,可行前房穿刺术,迅速降低眼压,使视网膜动脉扩张,减少视功能的受损范围。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视网膜中央血管为终末血管,当动脉阻塞后,该血管供应的视网膜营养中断,引起视网膜的功能障碍,如处理不及时,终将失明。根据阻塞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阻塞和不无完全阻塞。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询问病人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评估病人年龄。询问失明发生的时间、速度及发展进程。有无明显诱因存在,有无一过性视力丧失并自行恢复的现象。

2.病因及发病机制 此病多发生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导致视网膜血管发生阻塞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血管栓塞、痉挛,血管壁的改变和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外部的压迫等。偏头痛、凝血障碍、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疼痛、外伤或劳累等可成为其诱发因素。

3.临床表现

(1)症状及体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者表现为患眼视力突然无痛性丧失,分支阻塞者则为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视野某一区域有固定暗影。外眼检查正常,但患眼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光反射存在。

(2)眼底检查:中央动脉阻塞者,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呈灰白色,后极部尤为明显,黄斑区中心凹呈樱桃红斑,与其周围灰白水肿的视网膜形成鲜明的对比。分支阻塞者,受累动脉分布区的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有时在阻塞的分支动脉内可以见到栓子。

4.辅助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显示视网膜阻塞支动脉充盈时间延长,动、静脉血流变细,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视野检查可提示病变程度及范围。

5.治疗原则 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急诊处理,即迅速降低眼压、吸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溶解栓子,力求视力恢复到最大程度,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6.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视网膜动脉阻塞起病急,病人视力突然丧失或视野突然出现遮挡,病人焦虑、紧张心理比较严重。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感知紊乱 突然无痛性视力丧失或视野缺损,与视网膜动脉阻塞有关。

2.自理缺陷 与视功能障碍有关。

3.焦虑 与视力突然下降或视野遮挡,担心恢复不良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相关防治知识。

【护理目标】

1.视力和视野损害逐渐改善或恢复。

2.焦虑症状减轻或消除,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4.了解有关本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护理措施】

1.视网膜缺血时间超过90min后即出现不可逆损害,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保证迅速用药、吸氧和其他治疗的进行。

2.协助行降眼压处理,术中严格无菌管理,避免感染。发病数小时以内就诊者,可行前房穿刺术,迅速降低眼压,使视网膜动脉扩张,减少视功能的受损范围。

3.指导和协助病人正确按摩眼球,提高治疗效果。按摩方法为闭眼后用手指压迫眼球数秒钟,然后立即松开手指数秒钟,重复数次,以改善循环。

4.遵医嘱给予吸氧治疗,白天每小时吸10min95%氧与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晚上每4min吸1次,可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

5.在药物治疗中,静脉滴注纤溶制剂尿激酶,用药期间严格监测,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在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颈动脉及心血管系统的异常体征。

6.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病人视力未恢复期间要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7.因病人出现失明或视野某一区域出现遮挡,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这一现实,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各项治疗前向病人解释目的和方法,解除其紧张心理,密切配合治疗。

【护理评价】

1.病人视力和视野损害是否得到改善或恢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2.病人能否自行采用有效方式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稳定。

3.病人是否懂得一些本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关于本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避免情绪紧张、情绪波动、冷水洗头等诱发因素,如出现有关症状应立即就诊。按医嘱合理用药,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一旦发病后,1h内阻塞得到缓解,可恢复视力,超过4h则很难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