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一)外鼻
外鼻外观呈三棱锥体,突出于颜面部中央,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鼻尖及鼻翼处皮肤较厚,富有皮脂腺和汗腺,为鼻疖的好发部位。鼻骨成对,上端窄厚,下端宽薄,故外伤时下端易骨折(图4-1)。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回流至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流进海绵窦;鼻部或上唇患疖肿时,如误挤压,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之危险(图4-2)。
图4-1 外鼻的骨和软骨支架
图4-2 外鼻静脉
(二)鼻腔
鼻腔为顶窄底宽的不规则腔隙。鼻中隔居中将鼻腔分隔为左右鼻腔。每侧鼻腔由鼻前庭和固有鼻腔构成。鼻腔起自前鼻孔,经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
1.鼻前庭 位于鼻腔前部,覆盖皮肤,富有鼻毛、皮脂腺和汗腺,易发生疖肿。其皮肤与固有鼻腔黏膜移行处称鼻阈,此处为鼻腔较为狭窄处。
2.固有鼻腔 简称鼻腔,起自鼻阈,止于后鼻孔。可分为内、外和顶、底四壁。
(1)内侧壁:即鼻中隔,由软骨和骨组成支架,外覆黏膜,其最前下部的黏膜下动脉血管组成网丛,该区称为利特尔区(Little area),又称易出血区(图4-3)。
(2)外侧壁:自上而下有3个呈阶梯形排列的长条骨片,外覆黏膜,称为鼻甲,依次为上、中、下鼻甲。每一鼻甲外下与鼻腔外侧壁形成一间隙,分别为上、中、下鼻道(图4-4)。
图4-3 利特尔区
图4-4 鼻腔外侧壁
上鼻甲最小,前鼻镜检查难以窥见,其后上方有蝶筛隐窝,为蝶窦开口所在。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中鼻甲附着处为鼻内镜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中鼻道外侧壁有两个隆起,前下为钩突,后上为筛泡,两者之间为半月裂孔。半月裂孔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为筛漏斗,前组鼻窦开口于内。中鼻甲及中鼻道附近的区域统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游离缘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嗅裂,嗅裂以上的鼻腔黏膜分布有嗅觉感觉神经末梢,为嗅区黏膜。其余部分鼻腔黏膜为呼吸区黏膜。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总鼻道。
下鼻甲最大,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仅1~1.5cm,故下鼻甲肿胀或肥厚时引起鼻塞,也可影响咽鼓管通气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最佳穿刺位置。下鼻道外侧壁后部有鼻-鼻咽静脉丛,是老年人鼻腔后部出血的好发部位。
(3)顶壁:大部分为筛骨水平板构成,属颅前窝底的一部分。
(4)底壁: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三)鼻窦
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一般左右成对,共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分别位于其同名的颅骨内,借自然开口与鼻腔相通。可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蝶筛隐窝。
1.上颌窦 为4对鼻窦中最大者。有5个壁:前壁有眶下孔和尖牙窝,上颌窦Caldwell-Luc手术经尖牙窝进入上颌窦。后外侧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上颌窦病变破坏此壁可致张口受限。上壁即眶底壁。底壁即上颌骨牙槽突,牙根感染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
2.筛窦 形似蜂窝状结构,位于鼻腔外侧壁上部,介于鼻腔和眼眶之间。中鼻甲基板将其分为前后两组。前组开口于中鼻道,后组开口于上鼻道。筛窦顶壁与颅前窝相隔,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称为纸样板。故筛窦病变、外伤或手术可造成颅内或眶内并发症。
3.额窦 位于额骨下部内、外板之间,底壁内下方经鼻额管引流到中鼻道。
4.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居鼻腔最上后方。顶壁为蝶鞍底;前壁有窦口,开口于蝶筛隐窝;下壁为鼻咽顶;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神经毗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