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多为急性炎症迁延或反复发作所致,以双侧或多窦发病最为常见。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多有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史、全身慢性疾病史及变应性因素。致病菌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相似。病理改变为鼻窦黏膜水肿、增厚,血管增生,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黏膜鳞状上皮化生或息肉样变等。病变可累及骨膜和骨质。
2.临床表现
(1)症状: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为慢性中毒症状,常有头晕、易倦、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局部症状包括①脓涕:为主要症状,黏脓性或脓性涕,前组鼻窦炎者,多易从前鼻孔擤出,后组鼻窦炎者,多经后鼻孔流入咽部。②鼻塞:轻重不一,多为持续性鼻塞,可致嗅觉下降或丧失。③头痛:一般为钝痛和闷痛,多有时间性及固定部位。鼻腔通气后头痛减轻,咳嗽、低头时头痛加重。
(2)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或筛泡肥大及息肉样变,可伴发鼻息肉。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鼻窦X线摄片或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可显示窦腔大小、形态,有无窦腔模糊、密度增高及混浊、液平面或息肉阴影等,以助诊断。上颌窦穿刺冲洗,可了解窦内脓液的性质,可做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治疗原则 根除病因,改善鼻窦引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必要时手术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嗅觉减退或消失与鼻塞、多脓涕有关。
2.感知改变,因嗅器末梢变性或分泌物阻塞所致。
3.慢性疼痛与细菌毒素吸收引起的头痛或窦口阻塞引起的真空性头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与上颌窦穿刺、鼻窦手术出血或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鼻呼吸功能好转或恢复,鼻腔分泌物减少,嗅觉恢复,头痛减轻或消失。
2.病人能保持最佳活动状态,表现为工作、学习效率提高。
【护理措施】
1.按医嘱给予血管收缩药,适当的糖皮质激素和恢复鼻黏膜活性的药物。
2.协助医生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遵医嘱进行鼻窦置换法,用负压吸引使药物进入鼻窦,并将鼻窦脓性分泌物吸出。
3.对拟行手术治疗者(经典的鼻窦根治术或鼻内镜手术),做好围术期护理,减轻病人焦虑,减少手术引起的不适,避免手术并发症。
【护理评价】
1.病人是否头痛减轻,恢复呼吸功能,是否鼻腔分泌物减少,嗅觉恢复。
2.病人能否保持最佳活动状态。
【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本病因及治疗过程,使病人树立信心,积极治疗鼻腔疾病。对需定期穿刺、灌洗、置换及鼻窦手术治疗病人,督促其按时定期复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