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病人发病急、变化快,病种复杂,高质量的分诊能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反之,则有可能因延误抢救时机而危及生命。所以,做好分诊工作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观察分诊的概念
观察分诊是护士运用知识和经验通过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获得急症就诊病人的客观资料,即主要体征及症状进行快速收集评估、判断,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迅速、重点分析,分类、分科,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录入或登记入册(档)过程。
(二)常用的分诊公式
常用的是SOAP分诊公式,即主诉、观察、估计、计划4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宜于记忆,实用性强。
主观感受(subjective,S):收集病人的主观感受资料,即主诉及伴随症状。
客观现象(objective,O):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即阳性体征及异常征象。
估计(assess,A):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得出初步判断。
计划(plan,P):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就诊。
(三)病情分类
1.Ⅰ类急危症 病人的生命体征极不平稳,不紧急救治会危及生命,如心搏呼吸骤停、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大出血、休克、昏迷、反复抽搐、持续的危险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大面积脑梗死、急性重度中毒、大面积烧伤等,这些病人应安排急症绿色通道立即就诊急救。
2.Ⅱ类急重症 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随时变化,需要紧急处理和严密观察,如胸痛(可疑心肌梗死)、哮喘急性发作、高血压危象、酮症酸中毒、外科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大面积脑出血、严重烧伤、创伤、严重的骨折、高热等。
3.Ⅲ类亚急症 一般就诊病人,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胃溃疡、尿毒症、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创伤等。
4.Ⅳ类非急症 可等候,也可到门诊就治,如轻、中度发热及皮擦伤、荨麻疹、食物过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四)分诊要求
1.急症分诊护士必须由熟悉业务、有一定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服务热情的有一定年资的护士来担任。
2.急症分诊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3.急症分诊护士对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安排分科就诊,并做好分诊录入或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有传染病、过敏史等。
4.若有分诊错误,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即首诊医师先看再转诊或会诊,护士应承担协调会诊或转科工作。
5.急危重症病人就诊应立即安排绿色通道,要先实施抢救同时或后补办就诊手续。
6.成批伤员,对病人应进行快速检伤、分类,使用“腕带”识别标志,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组织抢救。
7.患有或疑有传染病就诊的病人,应安排到隔离室就诊。
8.对有特殊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气性坏疽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病人的分诊,护士应将病人安排到特殊诊室进行救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9.对由他人陪送而无钱、无家属的病人,先分诊处理,同时向保卫部门和医务部报告。神志不清病人,应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将其随身所带的钱物清点清楚并签名上交保卫部保存,等待亲属来后归还。
10.对于多次来院尚未确诊的急症病人,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由首诊医师邀请其他科医师会诊,或分诊护士通知急症科主任邀请其他科医师参加会诊,特殊情况下医务部组织专家全院会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