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定时灭蟑、灭蝇,做好防蚊工作,发现患者被昆虫叮咬及时诊治。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当患者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伤害。常见于患者对疾病预后不满,猜疑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等。

(一)物理性损伤及防范措施

1.机械性损伤 常见的机械性损伤有跌倒、撞伤、坠床及锐利器具伤、自残。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及婴幼儿,易发生坠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增加床挡,或其他保护具加以保护,并加强每日每班的巡视,并进行严格交接班。

(2)对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或床头警示牌提醒等方法告知,并在离床活动时搀扶患者或使用辅助器如拐杖,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3)老年虚弱、偏瘫患者,护士应将常用物品,如水杯、便器、呼叫器等放于患者易获取处,防取放物品时身体失去平衡发生坠床,夜间应加强巡视并主动采取措施预防。

(4)病区环境应增加防范患者跌伤、擦伤的设施与管理,如走廊、浴室、厕所应设置扶手及呼叫系统,方便患者需要时寻求援助。病室及走廊地面整洁干燥,减少障碍物,如电源、导线仪器等,通道、楼梯等处避免堆放杂物,防撞伤、跌倒。

(5)对心理、精神障碍患者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患者保存的不安全物品,注意将剪刀、绳子放置妥当,避免发生危险和意外。

(6)废弃玻璃药瓶、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应及时收入锐利器具盒中,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防止在治疗车上未及时收集,治疗车运行途中锐利器具坠落划伤患者及医护人员。

2.温度性损伤 常见的温度性损伤有热水袋、热水瓶所致烫伤;各种治疗用电器如烧灯、高频电刀等所致的灼伤;易燃易爆品如氧气、乙醚及其他液体气体所致的烧伤;使用冰袋、制冷袋引起的冻伤;电路、各种用电设备故障及火灾是最严重伤害。

(1)医护人员在应用冷热疗法及各种理疗仪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并及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如有不适感应及时报告并处理。小儿、老年人、感觉障碍、意识不清或麻醉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专人陪护。

(2)对氧气、乙醇、电器插座等危险用品应无害化管理,挂警示标识,儿科病房对这些物品应有保护性装置,防止患儿因好奇触摸而发生危险。加强患者自带用品的检查管理,如电炉、乙醇、加热器等,防止发生爆炸、火灾等意外。

(3)加强防火教育与宣传,护士应会报火警,并熟练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加强易燃品的管理,预防火灾,保证患者安全。

(4)医院内使用的电路及各种用电设备及仪器应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并对患者进行安全用电的宣教,积极防范因电路问题所致温度性损伤。

(5)吸烟是造成火灾的一个潜在性原因,护士应做好病房禁止吸烟的宣传活动。

3.压力性损伤及防范 常见有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详见本书第6章)。

(二)化学性损伤及防范措施

化学性损伤包括患者误食药物及药物使用不当,误食汽油、油漆、清洁剂以及吸入不当的气体引起的损伤。要加强有误服风险药的管理,如摆放位置固定,原瓶保存、瓶签标识清楚、严格核对制度等(详见本书第11章),发现意外应立即救治。

(三)生物性损伤及防范措施

昆虫伤害,如蚊、蝇、虱、蟑螂等,昆虫叮咬后会影响患者的休息与睡眠,还可致过敏性损伤,甚至传播疾病,如蚊子咬伤可传播乙型脑炎。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定时灭蟑、灭蝇,做好防蚊工作,发现患者被昆虫叮咬及时诊治。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当患者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伤害。

(四)心理性损伤及防范措施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患者与周围人群的情感交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行为和态度,都可导致患者心理性损伤。医护人员应加强疾病健康宣教,引导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防范因医护人员语言及行为不慎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并促进病友之间关系的和谐,协调家属与社会等多方位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五)医源性损伤及防范

常见于患者对疾病预后不满,猜疑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等。应加强医务人员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信任及配合;医护人员诊疗全过程要与患者及时沟通,尊重患者,耐心解释,对诊疗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及时告之患者及家属并签字确认;医疗服务要公开、透明;加强责任心,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