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及配合操作的情况,如患者的清洁习惯、患者及家属对皮肤清洁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要求、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一)目的
1.去除皮肤污垢,保持皮肤清洁,使患者身心舒适。
2.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其排泄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
3.放松紧张的肌肉,并增强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4.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满足其身心需要。
(二)评估与沟通
1.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病情、治疗情况、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等。
2.患者皮肤状况,如皮肤的清洁度、颜色、温湿度、柔软度、厚度、弹性、感觉功能、有无水肿及破损等改变。
3.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及配合操作的情况,如患者的清洁习惯、患者及家属对皮肤清洁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要求、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4.解释沐浴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三)用物准备
毛巾2条、浴巾1条、浴皂(浴液)适量、清洁衣裤1套、拖鞋1双。盆浴另备浴盆。
(四)操作流程
(五)注意事项
1.患者进餐1小时后才能进行沐浴,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2.避免患者受凉,防止晕厥或烫伤、滑倒、跌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3.传染病患者的用物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4.禁忌证: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禁忌盆浴;衰弱、大面积创伤、心脏病需休息的患者不宜沐浴。
(六)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皮肤清洁卫生的重要性。
2.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沐浴的次数、方法及注意事项。
3.积极宣传皮肤卫生习惯指导和皮肤清洁、护肤用品的使用指导。
(七)评价
1.患者皮肤清洁,感觉舒适、愉快。
2.患者沐浴过程无意外发生,有安全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