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终患者家属的压力
患者的临终过程也是其家属心理应激的过程。临终患者常给家庭带来生理、心理、社会压力。他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即将失去亲人的现实,在行动上四处求医以求得奇迹出现,延长亲人的生命。当看到亲人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的心情十分沉重、苦恼、烦躁不安。临终患者家庭可出现以下改变。
1.个人需求的推迟或放弃 一人生病,牵动全家,尤其是面对临终患者,更会造成经济条件的改变,平静生活的失衡,精神支柱的倒塌。家庭成员在平衡多方面需求后,会对自我角色与职责的扮演进行调整,推迟或放弃个人的需求,如升学、就业、婚姻。
2.家庭中角色与职务的调整与再适应 家庭重新调整有关成员的角色,如慈母兼严父、长姐如母、长兄如父保持家庭的稳定。
3.压力增加,社会性互动减少 照料临终患者期间,家属因精神的哀伤,体力、财力的消耗,而感到心力交瘁。且长期照护患者减少了与亲友、同学间的社会互动,尤其是我国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等,我们倾向于对患者隐瞒病情,避免其知晓后产生不良后果而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家属既要压抑自我的哀伤,又要不断地隐瞒病情,更加重其身心压力。
(二)护理措施
1.满足家属照顾患者的需要 1986年,费尔斯特和霍克提出临终患者家属的七大需要:了解患者病情、照顾等相关问题的发展;了解临终关怀医疗小组中哪些人会照顾患者;参与患者的日常照顾;知道患者受到临终关怀医疗小组良好照顾;被关怀与支持;了解患者死亡后相关事宜;了解有关资源:经济补助、社会资源、义工团体等。
2.鼓励家属表达感情 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家属的信任。布置安静、舒适的环境,耐心与家属沟通,鼓励家属说出内心的感受、遇到的困难,积极解释临终患者生理、心理变化的原因,减少家属疑惑。
3.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生活照料 指导、解释、示范有关的护理技术,使家属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慰藉。
4.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 协助家属在医院环境中,安排平时的家庭活动,以增进患者的心理调适,保持家庭完整性。如共进晚餐、看电视、下棋等。
5.满足家属本身的生理需求 对家属多关心体贴,帮助其安排陪伴期间的生活,尽量解决实际困难。
链接 死亡教育日益被现代社会重视。它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有意识地提高生命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