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由于超声显像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定期查体的发展,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不断检出,引起临床医师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认识,其临床重要性在于与肝恶性肿瘤的鉴别。所以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恶性肿瘤等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显像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检出率高,然而其超声显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须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相应的化验检查。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是肝的一种良性病变,属错构瘤样变。其表现为肝包膜下孤立结节,通常<2cm,>5cm极少见,不引起任何症状。结节与肝组织分界明显,常有纤维包膜。肿物内部有星状不规则纤维间隔和血管、增生的肝细胞等。其临床重要性在于和肝内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超声显像】 以肝内单发结节居多,形态圆形,可不规则,边界清楚,有声晕。其内多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亦有不均匀高回声者,不易与肝癌区别。放射性核素对>3cm的结节表现为放射性摄取过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中央多血管彩色血流。血管造影有特征性中央放射性分布表现。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MRI可显示肿块中心瘢痕而有助于确诊。超声引导组织学活检是最为有效的确诊方法。

【鉴别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病甚低,其临床意义就是与各种肝肿瘤的鉴别,所以在诊断本病前应首先排除以下各类疾病。

1.原发性肝癌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首先要和原发性肝癌鉴别,患者有没有肝硬化是其第一鉴别要点,即原发性肝癌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发生的。直径<2~3cm的小肝癌大多为低回声型,四周有低回声声晕,并可见侧方声影及肿块后方回声轻度增强等特征。肿块较大的(直径>5cm)结节型原发性肝癌常可发现门静脉癌栓。

2.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病灶通常为多发性,无规律。典型者超声显像显示为“牛眼”征。少数无“牛眼”征的单发高回声或低回声转移结节有时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困难,须仔细寻找其他脏器原发癌灶。

3.肝血管瘤 高回声型肝血管瘤超声显像显示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呈“浮雕”感。低回声血管瘤内可见散在分布的不规则“小等号”状血管断面回声。

4.肝腺瘤 肝腺瘤的超声显像表现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有类似之处。但肝腺瘤瘤体内容易发生出血、坏死及液化,其超声显像则出现相应表现,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女性有口服避孕药史。

5.肝再生结节 肝硬化病例中有时发生,超声显像显示直径在1.5cm之内的低回声结节呈圆形或不规则,其余肝组织为肝硬化表现。

近年来由于超声显像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定期查体的发展,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不断检出,引起临床医师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认识,其临床重要性在于与肝恶性肿瘤的鉴别。就目前所知,本病是一种良性的肝局灶性病变,若能确诊,并不需要外科手术切除,只是定期进行超声显像复查,动态观察之。所以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恶性肿瘤等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显像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检出率高,然而其超声显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须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相应的化验检查。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对诊断肯定有帮助,但有时会引起出血,应慎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