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鉴别诊断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鉴别诊断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局灶性病变又称肝局限性病变或肝占位性病变,是肝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种类繁多,诊断时有困难,特别需要鉴别。少数病灶其边界模糊不清,如弥漫性肝癌或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肝癌肿块周围血管常形成周围环绕即血管围绕征。常见于低回声小肝癌、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皮样囊肿及肝脓肿。根据肝局灶性病变超声显像表现,从声像图主要特征出发,结合解剖、病理及临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和鉴别。

肝局灶性病变又称肝局限性病变或肝占位性病变,是肝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种类繁多,诊断时有困难,特别需要鉴别。根据其超声显像表现,鉴别要点如下。

1.肝内异常回声区 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显像大多表现为肝实质内的异常回声区,即病变区域回声强度不同于肝实质,超声显像可显示其回声强度高于或强于肝实质回声,低于或弱于肝实质回声,也可相等或相近于肝实质回声。病灶回声和肝实质回声差别越大越易识别,但应强调的是,一些病例其病灶区与正常肝实质之间的回声强度差别仅3dB左右,几乎为等回声,此时应换用高灰阶超声诊断仪扫查,才可显示病灶。曾有肝硬化肝癌患者因肝硬化(肝实质)与肝癌病灶之间回声强度差别不大而发生超声误诊者(当时CT显示了肝癌病灶),所以对此类肝硬化病人应特别小心扫查,选用高灰阶、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并优化三者条件重复检查或请有经验医师会诊,以免耽误诊断。

2.肝内局灶性病变的确切显示 为确定肝内病灶的确切存在,超声医师在检查中注意予以鉴别。

(1)在两个以上的切面中均可明确显示,在一个切面中发现病灶后,估计其所在的空间位置(需在工作中有意识去钻研、练习),即三维立体定位法,将探头移至另一位置,将声束移向病灶位置进行扫查,使之再度出现上一切面中的病灶。并可重复数次。

(2)有些病灶位于肝右叶膈顶部、左外叶外侧角处或肋骨下肝表面区,因肺部气体及肋骨遮盖或位置问题,肝内病灶仅能在一个切面中显示,此种情况也可判定病灶之存在。

(3)肝内局灶性病变应有明显立体感,超声显像扫查病灶后探头位置不变,做扇形扫查或沿原位置做小范围来回扫查,因病灶是三维的块状物(肿瘤),可显示出病灶大小的变化,即显示其立体感。

3.肝局灶性病变多有清晰完整的包膜或不完整包膜或有特殊的边界 多数肝内局灶性病变都有清晰完整的包膜或不完整包膜,包膜可薄可厚。有的病变如血管瘤无包膜,但分界清楚。少数病灶其边界模糊不清,如弥漫性肝癌或炎症反应。

4.肝表面被膜隆起 发生在邻区肝表面或底面的局灶性病变,如果体积较大或质地较硬,可使肝表面被膜或底面被膜隆起。生长在肝下角部位的肿瘤可使其局部呈球形肿块。

5.局灶性病变周围管道受压弯曲 肝内局灶性病变,特别是肝实质性肿瘤,因其膨胀性生长而挤压其周围肝组织和管道,使病灶周围管道形态失常,管道受压后常使其行径弯曲,其凹弧面面向局灶性病变区,受压明显时可使周围管径变窄甚至关闭。在原发性肝癌肿块周围血管常形成周围环绕即血管围绕征。这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更为清楚明显。

6.邻近脏器受压 较大质硬又接近肝表面的肿瘤可使邻近脏器受压,如肝右叶下段肿瘤(外生性)可压迫右肾,左外叶下段肿瘤可压迫胰腺等。

7.内部回声不同 肝局灶性病变内部回声因病变不同其回声亦不相同,即回声强弱不同。

(1)无回声:在常规腹部超声显像条件下,局灶病变区无任何回声反射信号,此种无回声常见肝内液性病变,如囊肿、血肿、正常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亦为无回声,以往所谈的实质性病变如恶性淋巴瘤肝转移结节为无回声,实为弱回声。

(2)低回声:在常规腹部超声显像条件下,局灶性病变区较同样深度的周围肝组织回声为低。常见于低回声小肝癌、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皮样囊肿及肝脓肿。

(3)等回声:在常规腹部超声显像条件下,局灶病变区内回声强度较同样深度的周围肝组织回声相等或相近,如果等回声病灶周围有明显包膜及边界,或者出现邻近结构、组织被挤压推移时,较易确定其存在,否则不易识别,等回声肝癌结节常发生于原发性肝癌中期。

(4)高回声:在常规腹部超声显像条件下,局灶性病变回声强度高于同样深度的周围肝组织的回声强度。一般高回声概念是正常肾突回声或门静脉管壁及总胆管回声或略高。最典型的高回声就是肝血管瘤(回声增强型),原发性肝瘤也有高回声者。

(5)强回声:在常规腹部超声显像条件下,局灶性病变回声强度与胆囊结石或胃、十二指肠内气体表面强回声反射相近,多见于肝内病灶壁层钙化,结肠癌肝转移的钙化结节等。

(6)局灶病变回声分布情况:肝内局灶性病变内回声分布可均匀或不均匀,一般情况下是恶性肿瘤回声不均匀而良性病变则回声较均匀,但有些恶性病变回声亦均匀,如早期的低回声小肝癌或恶性淋巴瘤肝内转移结节。

8.后方回声变化 肝内局灶性病变后方回声常有变化,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或减弱,亦可无明显改变,其侧后方回声亦可发生变化。

(1)明显减弱但声影模糊:为明显纤维化的病灶。

(2)明显减弱声影清晰:为钙化明显病变如慢性肝脓肿囊壁钙化及结肠癌肝转移的钙化结节。

(3)稍减弱:肝内实质性病灶有声衰弱者,如原发性肝癌。

(4)无改变:肝内实质性病灶声衰不明显者,其病灶后方回声可无改变,如原发性肝癌。

(5)明显增强:肝内液性病变因透声良好,其后方回声明显增强,如肝囊肿、肝脓肿。

(6)稍增强:多为肝内实质性病变,如低回声小肝癌和低回声血管瘤等。

(7)侧后声影:在肝内局灶性病变后方两侧边缘出现,常有两细条状声影,为折射声影,提示局灶性病变有光滑的纤维包膜。

根据肝局灶性病变超声显像表现,从声像图主要特征出发,结合解剖、病理及临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和鉴别。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显像分类,见表5-6至表5-9。

表5-6 肝液性局灶性病变

表5-7 肝实性局灶性病变

表5-8 肝假性局灶性病变

表5-9 可能误认为是肝内局灶病变的正常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