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气腔异常扩大,伴有肺泡及其组成部分的病理改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在慢性支气管炎症和肺气肿的病理基础上,出现气道阻塞,气体排出受阻,把具有气流受阻并且不能完全恢复的这类疾病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病人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特征 “咳”“痰”“喘”“炎”四主症,长期反复咳嗽、咳痰为其最突出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晨间咳嗽较重,痰多为白色黏液或泡沫状,并发感染肺部有啰音。
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特征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疲劳,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体征:桶状胸、语颤减弱,叩诊为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肝上界下移,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晚期常呈缩唇呼气。
【护理措施】
1.慢性支气管炎 ①用药护理,止咳、祛痰药物;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多饮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应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易于咳出,雾化吸入可消除炎症,减轻咳嗽,稀释痰液,祛痰;③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有效咳嗽,胸部叩击和体位引流,有利于分泌物排出。
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①及时清除痰液;②合理用氧。一般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8%~30%),每日不少于10~15h,尤以夜间为宜,睡眠时间不可间歇;③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给予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产气食品;④指导呼吸训练,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⑤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坚持康复治疗。
2.避免诱发因素。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4.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氧疗的目的、注意事项、用氧安全。
5.指导呼吸训练。①缩唇呼气。在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笛子状,以能将口前20cm处的烛火吹摇动而不灭,气体经缩窄的口唇缓慢呼出,其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排出;②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缓慢而均匀。勿用力呼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病人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前胸,以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呼气时间长,吸气时间短,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3)∶1,每分钟10次左右,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在各种体位时随时进行练习。通过腹肌的主动舒张与收缩加强腹肌训练,可使呼吸阻力减低,肺泡通气量增加,提高呼吸效率。
试题精选
1.老慢支患者感冒3d,今日不能平卧,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底有湿啰音,应考虑
A.慢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
C.急性左心衰竭
D.阻塞性肺气肿
E.支气管扩张
答案:C。
2.患者,男性,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近日痰不易咳出,常有喘鸣、头痛、烦躁,白天嗜睡,夜间失眠,晨间护理时发现患者神志淡漠,应考虑
A.窒息先兆
B.呼吸性酸中毒
C.休克早期
D.二氧化碳麻醉
E.脑疝先兆
答案:D。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引起
A.左心衰
B.心肌炎
C.Ⅰ型呼衰
D.心包炎
E.Ⅱ型呼衰
答案:E。
4.对改善早期肺气肿症状具有重要意义的措施是
A.预防呼吸道感染
B.治疗原发病
C.去除外界刺激因素
D.呼吸功能锻炼
E.处理并发症
答案: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