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椎管内麻醉病人的护理

椎管内麻醉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75%病人在4d内症状消失,多数不超过1周。发作时应让病人卧床,减少起动并对症处理。临床主要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循环停止,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痛觉。若未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可发生心搏骤停而死亡。静脉注射麻黄碱及阿托品,病情可缓解。

(一)一般护理

腰麻去枕平卧6~8h,硬膜外阻滞平卧4~6h,可以不去枕;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变化,颅内压高者多饮水,早发现脑疝前驱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

(二)常用麻醉药

普鲁卡因常用于刮宫术,丁卡因常用于下肢血管手术。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1)低血压:腰麻病人的部分交感神经被抑制,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故可出现血压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防治措施: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收缩血管,维持血压。

(2)恶心、呕吐:可由低血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手术牵拉内脏等因素所致。恶心常是血压下降引起脑缺氧的症状。防治措施:吸氧、升压、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神经刺激。

(3)呼吸抑制:常见于胸段脊神经阻滞,表现为肋间肌麻痹,胸式呼吸减弱,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甚至发绀。防治措施:谨慎用药,吸氧,维持循环,紧急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头痛:主要因腰椎穿刺时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致使脑脊液流失,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刺激所致。典型的头痛可发生在穿刺后6~12h或病人术后第一次抬头或起床活动时,疼痛常位于枕部、顶部或颞部,抬头或坐起时加重。约75%病人在4d内症状消失,多数不超过1周。术后去枕平卧可预防发生。发作时应让病人卧床,减少起动并对症处理。

(5)尿潴留:主要因支配膀胱的第2、3、4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迟,下腹部、肛门或会阴部手术后切口疼痛,下腹部手术时膀胱的直接刺激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体位等所致。暗示治疗无效者应行导尿。

2.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1)全脊麻:全部脊神经受阻滞称全脊麻,是硬脊膜外麻醉最危险的并发症。系硬膜外阻滞时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及时发现,并将超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而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临床主要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循环停止,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痛觉。若未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可发生心搏骤停而死亡。

(2)局麻药毒性反应:导管误入血管内或局麻药吸收过快所致。轻度毒性反应可出现精神紧张、心悸、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毒性反应较为少见,表现为心动过缓、外周循环迟滞、呼吸抑制,甚至停止。静脉注射麻黄碱及阿托品,病情可缓解。

(3)穿刺异感:穿刺时挫伤神经组织,病人出现肢体电击样异感,如数分钟消失,可继续注药,否则改变麻醉方式。

(4)其他: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折断、血肿等。

低位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下肢、盆腔手术。骶管阻滞麻醉适用于肛门、会阴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