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的品种、种质、栽培密切相关外,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系也很密切,药材的产地对药材的质量优劣影响很大。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有巨大差异。如甘草、葛根和青蒿因产地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差数倍。另外,原产东北和内蒙古的防风引种到南方后,其药材常分枝,且木化程度增高,与原有性状特征相差甚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要求中药材GAP基地在选址时,一定要注意选择生产优质药材最适宜的产地建立种植基地。
2.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我国现在比较公认的道地药材有200多种,道地药材区15个。
(1)川药:主要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2008年),如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主要指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道地药材,如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地龙等。
(3)云药: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2009,2012年),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金鸡纳、儿茶等。
(4)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主要指产于河南的道地药材(2010年),如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全蝎等。
(6)浙药:主要指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2008,2012年),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蜈蚣等。
(7)关药:主要指产于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牛蒡子、灵芝、鹿茸、鹿角、哈蟆油等。
(8)秦药:主要指产于陕西及周围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
(9)淮药:主要指产于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甲、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石膏等。
(10)北药:主要指产于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11)南药:主要指产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湘、赣、闽、台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的道地药材,如百部、白前、威灵仙、徐长卿、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车前、香薷、僵蚕、雄黄等。
(12)蒙药:主要指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金莲花、郁李仁、苦杏仁、刺蒺藜、冬葵果等。
(13)藏药:主要指产于青藏高原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藏医所使用的药物,如甘松、桃儿七、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藏茴香、雪莲花、余甘子、广枣、波棱瓜子、毛诃子、木棉花、翼首草、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
(14)维药:主要指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
(15)海药:主要指沿海大陆架、中国海岛及河湖水网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珍珠、珍珠母、石决明、海螵蛸、牡蛎、海龙、海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