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部位为种子、种子的一部分或种子的加工品,这类中药称为种子类中药。种子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种子,包括种皮和种仁两部分;种仁又包括胚乳和胚。也有不少是种子的一部分,有的用种皮,如绿豆衣;有的用假种皮,如肉豆蔻衣、龙眼肉(2008,2011年);有的用除去种皮的种仁,如肉豆蔻(2011年);有的用胚,如莲子心(2008,2011年);有的用发了芽的种子,如大豆黄卷。极少数为发酵加工品,如淡豆豉(2008年)。
1.性状鉴别 主要应注意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的位置及形态、质地、纵横剖面以及气味等。种子形状大多呈圆球形、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少数呈线形、纺锤形或心形。表面常有各种纹理,如蓖麻子带有色泽鲜艳的花纹;有的具毛茸,如马钱子;除常有的种脐、合点和种脊外,少数种子还有种阜存在,如蓖麻子、巴豆等;剥去种皮可见种仁部分,有的种子具发达的胚乳,如马钱子;无胚乳的种子则子叶常特别肥厚,如苦杏仁。胚大多直立,少数弯曲,如王不留行、菟丝子等。有的种子水浸后种皮显黏液,如葶苈子;有的种子水浸后种皮呈龟裂状,如牵牛子。
2.显微鉴别 种子主要包括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主要在种皮,因为种皮的构造因植物的种类而异,最富有鉴别意义。
(1)种皮:种子通常只有一层种皮,常由下列一种或数种组织组成。
①表皮层:多数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有的表皮细胞充满黏液质,如白芥子;有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素,如青葙子。有的部分表皮细胞形成非腺毛,如牵牛子;有的表皮细胞成长为狭长的栅状细胞,细胞壁常有不同程度的木化增厚,如青葙子;有的表皮细胞中单独或成群地散列着石细胞,如苦杏仁、桃仁;也有的表皮层全由石细胞组成,如天仙子。
②栅状细胞层:有些种子的表皮下方有栅状细胞层,由1例或2~3列狭长的细胞排列而成,壁多木化增厚,如决明子;有的内壁和侧壁增厚,而外壁菲薄,如白芥子。在栅状细胞的外缘处,有时可见一条折光率较强的光辉带,如牵牛子、菟丝子。
③色素层:具有颜色的种子,除表皮层可含色素物质外,内层细胞或者内种皮细胞中也可含色素物质,如白豆蔻。
④油细胞层:有的种子的表皮层下有油细胞层,内贮挥发油,如白豆蔻、砂仁等。
⑤石细胞:除种子的表皮有时为石细胞外,也有表皮的内层几乎全为石细胞组成,如瓜蒌仁;或内种皮为石细胞,如白豆蔻。
⑥营养层:多数种子的种皮中,常有数列贮有淀粉粒的薄壁细胞,为营养层。
(2)胚乳:通常由贮藏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的薄壁细胞组成,有时细胞中含淀粉粒。胚乳细胞的壁大多为纤维素,也有为半纤维素的增厚壁,具有明显微细的纹孔。胚乳细胞中有时含草酸钙结晶;有时糊粉粒中也有小簇晶存在,如茴香。少数种子的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伸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也有为外胚乳伸入内胚乳中形成的错入组织,如肉豆蔻。
(3)胚:是种子中未发育的幼体,包括胚根、胚茎、胚芽及子叶四部分。子叶的构造与叶大致相似。
在植物器官中只有种子含有糊粉粒。糊粉粒的形状、大小及构造通常依植物种类而异,在中药鉴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糊粉粒是种子中贮藏的颗粒状的蛋白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