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黄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化学成分】 均含生物碱(2011年),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3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小。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草麻黄:(2012年)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2)中麻黄:多分枝,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2.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
①草麻黄: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偶有环髓纤维;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②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③木贼麻黄: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2)粉末(草麻黄):①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②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2008年)。③角质层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④纤维木化或非木化,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⑤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3.理化鉴别
(1)荧光鉴别: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2)薄层色谱法鉴别:以盐酸麻黄碱为对照,喷以茚三酮试液。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2.纯度检查 杂质:不得超过5%。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中的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
槲寄生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2011年)。
【产地】 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
【采收加工】 秋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化学成分】 ①苷类:如紫丁香苷等。②三萜类:如齐墩果酸等。③黄酮、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药材(2012年):茎枝呈圆柱形,2~5叉状分枝;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黄绿色,有细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 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2)饮片:为不规则的厚片;茎外皮黄绿色、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皮部黄色,木部浅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叶片黄绿色或黄棕色,全缘,革质;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2.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黄绿色角质层。②皮层较宽广,纤维数十个成束,微木化。③老茎石细胞甚多。④韧皮部较窄,老茎散有石细胞。⑤形成层不明显。⑥木质部射线散有纤维束,导管周围纤维甚多,并有少数异形细胞。⑦髓明显。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
(2)茎粉末:①表皮碎片黄绿色,细胞类长方形,可见气孔。②纤维成束,壁较厚,略呈波状,微木化。③异型细胞形状不规则,壁较厚,微木化,胞腔大。④含草酸钙簇晶,方晶较少。⑤石细胞。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槲寄生对照药材及齐墩果酸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枝嫩、色黄绿、叶多者为佳。
2.纯度检查 杂质:不得超过2%。
3.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
4.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中的紫丁香苷。
【附药】 桑寄生
①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②药材性状:茎枝呈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皱纹,并有多数细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气微,味涩。③显微鉴别:a.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有时残存;木栓层有的含棕色物;皮层窄,老茎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断续环列;韧皮部甚窄,射线散有石细胞;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近髓部可见石细胞,导管单个散列或2~3个相聚;髓部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有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物。b.粉末,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偶有分枝,有的壁三面厚,一面薄,含草酸钙方晶;纤维成束,导管多见;星状毛分枝碎片少见。④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以槲皮素为对照。⑤安全性检测:强心苷检查不得显紫红色。
鱼腥草
【来源】 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真实性鉴定】 药材: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质脆易断;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基部可见4枚总苞;气微,搓碎后有鱼腥气,味微涩。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叶多、色绿、有花瓣、鱼腥气浓者为佳。
2.浸出物 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
紫花地丁
【来源】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化学成分】 含苷类、黄酮类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有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瓣,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朔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2.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①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②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③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具角质短线纹。④栅状细胞2~3列,海绵细胞含草酸钙簇晶。⑤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紫花地丁对照药材为对照。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根、叶、花、果齐全,叶灰绿色,根黄,味微苦者为佳。
【附药】 苦地丁
①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地丁草的干燥全草。②药材性状:皱缩成团;主根圆锥形,表面黄棕色;茎细,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软,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花少见,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蒴果扁长椭圆形,呈荚果状;种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泽;气微,味苦。③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圆形,外被厚的角质层,气孔下陷;皮层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棱脊处厚角细胞7~10列;中柱鞘纤维1~2列纤维,环状排列,棱脊处纤维排成半月状;外韧型维管束位于棱脊处;髓部较宽广,中央具大空腔。④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以紫堇灵为对照。⑤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⑥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的紫堇灵。
金钱草(附:广金钱草)
【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产地】 主产于四川省。
【化学成分】 ①黄酮类:如槲皮素、山柰酚等。②酚性、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脏形,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花黄色,单生于叶腋,具长梗;蒴果球形;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腺毛,头部单细胞,柄1~2个细胞。②栓内层宽广,细胞中有时含红棕色分泌物。③分泌道散在,周围分泌细胞内含红棕色块状分泌物。④内皮层明显。⑤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⑥韧皮部狭窄,木质部连接成环,髓常成空腔。
(2)叶表面观:①腺毛红棕色,头柄均为单细胞。②分泌道散在于叶肉组织中,含红棕色分泌物。③非腺毛平直或弯曲,有的细胞呈皱缩状,表面可见细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槲皮素、山柰素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叶灰绿色、带花者为佳。
2.纯度检查 杂质:不得超过8%。
3.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75%乙醇作溶剂)。
4.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中的槲皮素和山柰素。
【附注】 伪品
(1)同属植物聚花过路黄的全草。其特征为茎叶均被柔毛,叶卵形或长卵形,主侧脉均明显,花多朵集生于茎端。
(2)同属植物点腺过路黄的全草。其特征为茎叶均被短毛,叶心形或宽卵形,两面具不明显的点状突起,花冠上部疏生点状腺点。
【附药】 广金钱草
①来源: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②药材性状(2008,2012年):茎呈圆柱形,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质稍脆,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小叶1或3,圆形或矩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全缘;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侧脉羽状;托叶1对,披针形;气微香,味微甘。③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以广金钱草、夏佛塔苷为对照。④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⑤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的夏佛塔苷。
广藿香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
【产地】 主产于广东石牌及海南省。
【采收加工】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抗真菌成分广藿香酮,并含百秋李醇。石牌广藿香油中主含广藿香酮,海南广藿香中广藿香酮含量甚微。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2011年):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近圆柱形,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完整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2.显微鉴别 叶片粉末:①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②非腺毛1~6个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③腺鳞头部8个细胞,柄单细胞,极短。④间隙腺毛(2008年)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柄短,单细胞。⑤小腺毛头部2个细胞,柄1~3个细胞,甚短。⑥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百秋李醇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茎叶粗壮、不带须根、香气浓郁者为佳。
2.纯度检查 杂质:不得超过2%。
3.含叶量的检查 药材含叶不得少于20%。
4.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用乙醇作溶剂)。
5.含量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的百秋李醇(2010年)。
荆 芥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江苏、河北等省。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晒干。
【化学成分】 ①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胡薄荷酮、右旋薄荷酮等。②单萜、黄酮类。③抗感染活性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2011年):茎方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个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花冠多已脱落,宿萼钟形,顶端5个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4个,矩圆状三棱形,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2.显微鉴别 粉末:①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②腺鳞头部8个细胞,柄单细胞,棕黄色。③小腺毛头部1~2个细胞,柄单细胞。④非腺毛1~6个细胞,大多具壁疣。⑤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⑥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⑦纤维壁平直或微波状。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荆芥对照药材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用70%乙醇作溶剂)。
3.含量测定 ①测定挥发油。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中的胡薄荷酮(2009年)。
益母草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茎叶生长茂盛、花刚开放时采收。
【化学成分】 ①生物碱类(2011年):如益母草碱、水苏碱等。②有机酸类。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2012年):茎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叶形多种,茎中部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灰绿色,多皱缩和破碎,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3浅裂,最上部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冠多脱落,花萼筒状,上端5尖齿,小苞片针刺状,无花梗;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毛茸。腺鳞头部4、6或8个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4个细胞。②下皮厚角细胞在棱角处较多。③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内皮层明显。④中柱鞘纤维束微木化。⑤韧皮部较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在棱角处较发达。⑥髓部薄壁细胞较大。⑦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及小方晶。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盐酸水苏碱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质老枯黄、无叶者不可药用。
2.浸出物 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中的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2009年)。
薄 荷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江苏。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采割。
【化学成分】 ①挥发油:油中主含l-薄荷脑。温度稍低时即析出大量无色薄荷脑晶体。②黄酮类。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2011年):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开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味辛凉。
2.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呈四方形。①表皮上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多细胞的非腺毛。②皮层在四棱脊处有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③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④韧皮部呈狭环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角处发达。⑤髓部宽广,中心常有空隙。⑥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2008年)
(2)叶表面观:①腺鳞头部8个细胞,柄单细胞。②小腺毛头柄均为单细胞。③非腺毛1~8个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突。④气孔直轴式。⑤叶肉及表皮薄壁细胞内有淡黄色针簇状或呈扇状的橙皮苷结晶。(2008年)
3.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粉末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2008年)。
(2)薄层色谱法鉴别:以薄荷对照药材、薄荷脑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叶多、色深绿、气味浓者为佳。
2.含叶量的检查 药材含叶不得少于30%。
3.含量测定 测定挥发油。
半枝莲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
【真实性鉴定】 药材: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绿棕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枝嫩、叶多、色暗绿者为佳。
2.含量测定 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中的野黄芩苷。
香 薷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2012年)。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
【真实性鉴定】 药材:①青香薷,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节明显;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个疏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个,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②江香薷,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个疏浅锯齿;果实表面具疏网纹。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 测定挥发油。
肉苁蓉
【来源】 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2011年)。
【真实性鉴定】
(1)药材:①肉苁蓉,呈扁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②管花肉苁蓉,呈类纺锤形、扁纺锤形或扁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断面颗粒状,灰棕色至灰褐色,散生点状维管束。
(2)饮片:①肉苁蓉片,为不规则形厚片;外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肉质鳞叶;切面有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②管花肉苁蓉,切面散生点状维管束。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条粗壮、色棕褐、质柔润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剂)。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中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穿心莲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采收加工】 秋初茎叶茂盛时采割。
【化学成分】 ①二萜内酯类(2009,2011年):主要有穿心莲内酯,以叶中含量最高;其次为新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等。②二萜内酯苷。③黄酮类。穿心莲内酯等苦味素是抗菌和抗钩端螺旋体的有效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茎呈方柱形,多分枝,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2.显微鉴别
(1)叶横切面:①上下表皮有含圆形、长椭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晶细胞;(2008年)并有腺鳞,有时可见非腺毛。②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贯穿于主脉上方。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凹槽状,木质部上方亦有晶细胞。
(2)叶表面观:①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2009,2012年),较大端有脐状点痕,层纹波状。②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小悬殊,也有不定式。③腺鳞头部扁球形,柄极短。④非腺毛1~4个细胞,表面有角质纹理。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穿心莲对照药材、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色绿、叶多、味极苦者为佳。
2.含叶量的检查 药材含叶不得少于30%。
3.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
4.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
车前草
【来源】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2012年)。
【真实性鉴定】 药材:①车前,根丛生,须状;叶基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表面灰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弧形脉5~7条;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不规则浅齿;穗状花序数条,花茎长;朔果盖裂,萼宿存;气微香,味微苦。②平车前,主根直而长;叶片较狭,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叶片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2.浸出物 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中的大车前苷。
茵 陈
【来源】 为菊科(2008年)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2012年)。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化学成分】 ①蒿属香豆素(2011年):即6,7-二甲氧基香豆素、滨蒿内酯。②黄酮类、挥发油、绿原酸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2)花茵陈:茎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2.显微鉴别 绵茵陈:非腺毛“T”字形,中部略折成“V”字形,两臂不等长,细胞壁极厚,胞腔多呈细缝状,柄1~2个细胞。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①绵茵陈以绿原酸为对照。②花茵陈以滨蒿内酯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2.浸出物 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
3.含量测定 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绵茵陈中绿原酸。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茵陈中滨蒿内酯。
青 蒿
【来源】 为菊科(2008年)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2012年)。
【采收加工】 秋季花盛开时采割。
【化学成分】 ①倍半萜内酯类:如青蒿素等。②挥发油、黄酮、香豆素等。青蒿素为抗疟有效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香气特异,味微苦。
2.显微鉴别 叶表面制片:①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②气孔不定式。③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④丁字毛柄细胞3~8个,臂细胞很长。⑤小腺毛椭圆形,无柄,腺头由2个半圆形分泌细胞相对组成。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青蒿素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用无水乙醇作溶剂)。
大 蓟
【来源】 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真实性鉴定】 药材:茎呈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色灰绿、叶多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剂)。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的柳穿鱼叶苷。
蒲公英
【来源】 为菊科(2008年)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2012年)。
【化学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咖啡酸、胆碱、菊糖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茸毛;叶基生,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花茎一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1)叶表面观:①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②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③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④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⑤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2)根横切面:①木栓层。②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⑤薄壁细胞含菊糖。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以咖啡酸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叶多、色绿、根完整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75%乙醇作溶剂)。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中的咖啡酸。
淡竹叶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真实性鉴定】 药材(2012年):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叶多、长大、质软、色青绿、不带根及花穗者为佳。
石斛(附:铁皮石斛)
【来源】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
【化学成分】 含石斛碱、石斛次碱、石斛酚、毛兰素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药材:①鲜石斛,茎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皱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后回甜,嚼之有黏性。②金钗石斛,呈扁圆柱形;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而疏松;气微,味苦。③鼓槌石斛,呈粗纺锤形,表面光滑,金黄色,有明显凸起的棱;质轻而松脆,断面海绵状;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④流苏石斛等,呈长圆柱形,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质疏松,断面平坦或呈纤维性;味淡或微苦,嚼之有黏性。
(2)饮片:呈扁圆柱形或圆柱形的小段;表面金黄色、绿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有深纵沟或纵棱,有的可见棕褐色的节;切面黄白色至黄褐色,有多数散在的筋脉点;气微,味淡或微苦,嚼之有黏性。
2.显微鉴别
(1)横切面:①金钗石斛,表皮细胞1列,扁平,外被鲜黄色角质层。基本组织细胞大小悬殊,有壁孔,散在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排成7~8圈。维管束外侧纤维束新月形或半圆形,其外侧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木质部有1~3个导管直径较大。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②鼓槌石斛,表皮细胞扁平,外壁及侧壁增厚,胞腔狭长形;角质层淡黄色。基本组织细胞大小差异较显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略排成10~12圈;木质部导管大小近似。有的可见含草酸钙针晶束细胞。③流苏石斛等,表皮细胞扁圆形或类方形,壁增厚或不增厚。基本组织细胞大小相近或有差异,散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略排成数圈。维管束外侧纤维束新月形或呈帽状,其外缘小细胞有的含硅质块;内侧纤维束无或有,有的内外侧纤维束连接成鞘。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和淀粉粒。
(2)粉末:①角质层碎片黄色。②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多角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③束鞘纤维成束或离散,周围具排成纵行的含硅质块的小细胞。④木纤维、导管。⑤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鉴别:①金钗石斛以石斛碱为对照。②鼓槌石斛以毛兰素为对照。③流苏石斛等以石斛酚为对照。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茎饱满、纤维少、嚼之黏性大者为佳。
2.含量测定 ①金钗石斛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石斛碱。②鼓槌石斛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毛兰素。
【附注】 伪品
(1)有瓜石斛:为兰科植物流苏金石斛的干燥全草。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茎呈圆柱形,表面金黄色,多分枝,每一分枝顶端具膨大成扁纺锤形的假鳞茎,长3~4cm,有深纵纹。
(2)石仙桃:为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干燥全草。产于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等地。根茎粗壮,被鳞叶,节上生假鳞茎,纺锤形,表面黄绿色或金黄色,长2~4cm,具纵横纹,顶端具叶2枚,多脱落。
(3)石枣子: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干燥全草。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性状与石仙桃相似,假鳞茎细长,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cm,表面棕褐色,有细纵纹,顶端具2枚叶片,叶片披针形。
(4)细叶石仙桃:为兰科植物细叶石仙桃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广西。假鳞茎呈卵形,有的被鳞片包裹,长1~2cm,外表浅灰褐色,具明显纵皱纹,顶端具叶2枚,叶片条形,多脱落。
【附药】 铁皮石斛
①来源: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干燥茎。②药材性状:铁皮枫斗,药材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表面黄绿色或略带金黄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叶鞘;一端可见有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灰白色至灰绿色,略角质状;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铁皮石斛,药材为圆柱形的段,长短不等。③浸出物:醇浸出物(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④含量测定: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多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甘露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