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能力较强,因而展开剂需要较强的极性。3.紫外及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程序如下:①测定试样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谱。

1.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鉴别方法及应用

(1)纸色谱(PC):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以黄酮苷类来说,一般第一向展开采用某种醇性溶剂,主要是根据分配作用原理进行分离。第二向展开溶剂则用含水溶液,主要是根据吸附作用原理进行分离。

(2)硅胶薄层色谱:用于分离与鉴定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较好。

(3)聚酰胺薄层色谱: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合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由于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能力较强,因而展开剂需要较强的极性。在大多数展开剂中含有醇、酸或水。

2.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以及在判断化合物母核中的应用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存在桂皮酰基及苯甲酰基组成的交叉共轭体系,故其甲醇溶液在200~400nm的区域内存在两个主要的紫外吸收带,称为峰带Ⅰ(B环与C环交叉共轭体系构成峰300~400nm)及峰带Ⅱ(A环与C环交叉共轭体系构成峰220~280nm)(2010,2011年)。

(1)黄酮及黄酮醇类:两者UV光谱谱形相似,但带Ⅰ位置不同。

(2)查耳酮及橙酮类:共同特征是带Ⅰ很强,为主峰;而带Ⅱ则较弱,为次强峰。

(3)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带Ⅱ为主峰;而带Ⅰ很弱,常在主峰的长波方向处有一肩峰。

3.紫外及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程序如下:①测定试样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谱。②测定试样在甲醇溶液中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得到的UV及可见光谱,常用的诊断试剂有甲醇钠(NaOMe)、醋酸钠(NaOAc)、醋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AlCl3)及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等。③如试样为苷类,则可进行水解甲基化后再水解,并测定苷元或其衍生物的UV光谱。

4.黄酮类化合物1H-NMR的特征信号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1)A环质子

①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H-6及H-8将分别作为二重峰(J=2.5Hz)出现在δ5.70~6.90区域内,且H6信号总是比H8信号位于较高的磁场区。

②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A环上有H-5、H-6、H-8三个芳香质子。H-5因有C4位羰基强烈的负屏蔽效应的影响,以及H6的邻偶作用,将作为一个二重峰(J=ca.9.0Hz)出现在δ8.0左右,位于比其他芳香质子较低的磁场。H-6因有H-5的邻偶(J=ca.9.0Hz)及H-8间偶(J=2.5Hz)作用,将表现为一个双二重峰。H-8因有H-6的间位偶合作用故显现为一个裂距较小的二重峰(J=2.5Hz)。

(2)B环质子

①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该取代模式的B环质子构成AA'BB'系统,其谱形可粗略地看成一个AB偶合系统(J=ca.8.5Hz),出现在δ6.50~7.90处,大体上位于比A环质子稍低的磁场区。H-3',5'的化学位移总是比H-2',6'的化学位移值小。

②3',4'-二氧取代黄酮及黄酮醇:H-5'作为一个二重峰(d,J=8.5Hz)出现在δ6.70~7.10处。H-2'(d,J=2.5Hz)及H-6'(dd,J=8.5及2.5Hz)的信号出现在δ7.20~7.90范围,两信号有时相互重叠不好分辨。

③3',4' -二氧取代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H-2'、H-5'及H-6'将作为一个复杂的多重峰(常常组成两组峰)出现在δ6.70~7.10区域。

④3',4',5'-三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当B环有3',4',5'-三羟基时,则H-2'及H-6'将作为相当于两个质子的一个单峰,出现在δ6.50~7.50范围。但如3'-或5'-OH甲基化或苷化时,则H-2'及H-6'将分别以不同的化学位移作为一个二重峰(J=ca.2.0Hz)出现。

(3)C环质子:其所示特征是区别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根据。

①黄酮类:H-3常常作为一个尖锐的单峰信号出现在δ6.30~6.80处。

②异黄酮类:异黄酮上的H-2,因正好位于羰基的β位,且通过碳与氧相接,故将作为一个单峰出现在比一般芳香质子较低的磁场区(δ7.60~7.80)。

③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二氢黄酮H-2与两个磁不等同的H-3偶合(Jtrans=ca.11.0Hz;Jcis=ca.5.0Hz),故作为一个双二重峰出现,中心位于δ5.20处。两个H-3,因有相互偕偶(J=17.0Hz)及H-2的邻偶,将分别作为一个双二重峰出现,中心位于δ2.80处;在天然存在的二氢黄酮醇中,H-2及H-3多为反式二直立键,故分别作为一个二重峰出现(J=ca.11.0Hz)。H-2位于δ4.90前后,H-3则位于δ4.30左右,两者很容易区分,据此还可确定C2及C3的相对构型,即两质子互为反式。

④查耳酮及橙酮类:在查耳酮中,H-α以及H-β分别作为二重峰(J=ca.17.0Hz)出现在δ6.70~7.40(H-α)及7.30~7.70(H-β)处;在橙酮中,苄基质子则作为一个单峰出现在δ6.50~6.70处。如以DMSO-d6作溶剂,则该信号将移至δ6.37~6.94。其确切峰位取决于A-及B-环上的羟基取代图式。

(4)糖上的质子

①单糖苷类:糖与苷元相连时,糖上C-1''-H(以下用H-1''表示)与其他H比较,一般位于较低磁场区。

②双糖苷类:黄酮类化合物双糖苷中,末端糖上的C-1'''-H因离黄酮母核较远,受到其负屏蔽影响相对较小,共振峰将移至比H-1''较高磁场区,但移动程度则因末端糖的连接位置不同而异。

(5)6-及8-C-CH3质子:其中,6-C-CH3质子信号恒定地出现在比8-C-CH3质子小约0.20化学位移单位。

(6)乙酰氧基的质子:通常,脂肪族乙酰氧基上的质子信号出现在δ1.65~2.10处;而芳香族乙酰氧基上的质子信号则出现在δ2.30~2.50处。

(7)甲氧基上的质子:除若干例外,甲氧基质子信号一般在δ3.50~4.10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