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心苷的性状、溶解性
(1)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2)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醇、丙酮等极性溶剂,略溶于醋酸乙酯、含醇氯仿,几不溶于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强心苷的溶解性与其分子所含糖的数目和种类,苷元所含的羟基数目和位置等有关。
(3)羟基数越多,亲水性越强(2011年)。
(4)当强心苷分子中羟基数目相同时,其苷元上的羟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者亲水性弱,反之,亲水性强。
2.苷键水解
(1)强心苷的温和酸水解和强烈酸水解及各自的特点
①温和酸水解: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2-羟基糖的苷,在此条件,不易断裂。
②强烈酸水解:Ⅱ型和Ⅲ型强心苷,由于糖的α-羟基阻碍了苷键原子的质子化,使水解较为困难,用温和酸水解无法使其水解,必须增高酸的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或同时加压。但由于反应比较强烈常引起苷元的脱水,产生缩水苷元(2006年)。
(2)盐酸丙酮法(Mannich水解):强心苷于丙酮溶液中,室温条件下与氯化氢长时间反应(约2周,反应液中含HCl量0.4%~1%),糖分子中C2-OH和C3-OH与丙酮反应,生成丙酮化物,进而水解,可得到原来的苷元和糖的衍生物。
(3)强心苷酶水解的特点和在生产中的作用:酶水解有一定的专属性,不同性质的酶作用于不同性质的苷键。酶水解在强心苷生产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甲型强心苷的强心作用与分子中糖基数目有关,其强心作用的强度为: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因此常利用酶水解使植物中的原生苷水解成强心作用更强的次生苷。苷元类型不同,被酶解难易也有区别,一般来说乙型强心苷较甲型强心苷易被酶水解。
3.呈色反应
(1)作用于强心苷中甾体母核的反应:一般在无水条件下,强心苷经强酸、中等强度的酸,Lweis酸的作用,甾体母核脱水形成双键,由于双键位移,缩合等形成较长的共轭双键系统,并在浓酸溶液中形成多烯正碳离子的盐而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
①Liebermann-Burchard反应(2008年):将样品溶于乙酸酐,加浓硫酸-醋酐(1︰20),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②Salkowski反应: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显绿色荧光。
③Rosen-Heimer反应:样品和25%三氯醋酸的乙醇溶液反应可显红色至紫色。将25%三氯醋酸乙醇液和3%氯胺T(chloramine T)水溶液以4∶1混合,喷在滤纸上与强心苷反应,干后90℃加热数分钟,于紫外光下观察,可显黄绿色、蓝色、灰蓝色荧光,反应较为稳定,且可用于毛地黄强心苷类的区别。
④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将样品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以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氯仿溶液(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热,显黄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
(2)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甲型强心苷类由于C17侧链上有一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在碱性溶液中,双键转位能形成活性次甲基,从而能够与某些试剂反应而显色(表25-1)。乙型强心苷无此类反应产生。
表25-1 强心苷活性次甲基显色反应
此类反应可以在试管内进行,也可以作为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显色剂。先喷以硝基苯类试剂,再喷醇性氢氧化钠溶液,即可呈现有色斑点。放置渐渐消退。
(3)2-去氧糖的颜色反应(2012年)
①Keller-Kiliani反应:强心苷溶于含少量FeCl3的冰醋酸,沿管壁滴加浓硫酸,观察界面和醋酸颜色变化。如有2-去氧糖存在,醋酸层渐呈蓝色或蓝绿色。界面的呈色,是由于浓硫酸对苷元所起的作用渐渐扩散向下层,其色随苷元不同而异。如毛地黄毒苷呈草绿色,羟基毛地黄毒苷呈洋红色,异羟基毛地黄毒苷呈黄棕色。放置久后因碳化而转化为暗色。此反应只对游离的2-去氧糖,或在反应的条件下能水解出2-去氧糖的强心苷显色。
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将强心苷醇溶液滴在滤纸上,干后,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浓盐酸4︰1),并于90℃加热30s,如有2-去氧糖,可显灰红色斑点。
③占吨氢醇(xanthydrol)反应:取强心苷固体样品少许,加占吨氢醇试剂(10mg占吨氢醇溶于100ml冰醋酸,加入1ml浓硫酸),置水浴上加热3min,只要分子中有2-去氧糖都能显红色。
④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过碘酸能将强心苷分子中的2-去氧糖氧化生成丙二醛,再与对硝基苯胺缩合而呈黄色。
这个显色反应可作为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显色。在薄层上先喷过碘酸钠溶液(1份过碘酸钠饱和水溶液,加2份蒸馏水),室温放置10min,再喷对硝基苯胺试液(1%对硝基苯胺乙醇溶液-浓盐酸4︰1),立即在灰黄色背底上出现深黄色斑点,在紫外光下,在棕色背底上现黄色荧光斑点。如再喷以5% NaOH-MeOH溶液,斑点变为绿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