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概述】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根据光镜所见的一种病理形态学诊断的肾炎,是一组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年发病率较高,高峰年龄为16-30岁。男性病例略高于女性。多数起病隐匿,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为前驱症状,其发生率为30.8%~40.3%。临床表现多样化,几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可见于其中。轻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及慢性肾小球肾炎,重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验方集锦】
1.健脾益肾汤
[方药] 生黄芪30~45g,党参、淫羊藿、杜仲、丹参各10g,桑枝、薏苡仁、茯苓各30g。血尿加小蓟、生地榆;蛋白尿加巴戟天、炒苍术、炒白术;湿热盛加黄柏、十大功劳;瘀阻甚加桃仁、地龙;肝肾阴虚加女贞子、生地黄、桑椹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酌用雷公藤总苷片60mg,每日口服;血压高每日加贝那普利5~10mg;肾病综合征常规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
[疗效] 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例。结果:缓解10例,显效、有效、无效各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1)
2.补肾活血汤
[方药] 川芎、当归、补骨脂、肉苁蓉等10余味。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46例,均用贝那普利10mg,每日顿服。均对症处理。不用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用2个月。
[疗效] 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50例。结果:蛋白尿、血尿总有效率分别92%、76%(P<0.05),92%、74%(P<0.01)。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β2微球蛋白,本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12)
3.参芪肾宁丸
[方药] 党参、黄芪、地骨皮、柴胡、黄芩、白花蛇舌草等。(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制)
[用法] 每天3次,每次6g,口服。对照组23例,用雷公藤总苷片1mg/kg,每天分3次口服。均1个月为1个疗程。均西医对症处理。用3个疗程。
[疗效] 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3例。结果:两组分别完全缓解11、4例,基本缓解16、5例,有效20、11例,无效6、3例。血浆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定量,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0.05)。(中医药学报,2007,6)
4.参芪地黄汤加味
[方药] 黄芪、白茅根各25g,党参、丹参各15g,白术、茯苓、山药、茜草、墨旱莲、小蓟各12g,牡丹皮、泽泻、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61例,均用地塞米松,泼尼松;降压,利尿,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低盐饮食。用2个月。
[疗效] 治疗以血尿为主系膜增生性肾炎71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离心尿镜检红细胞<3个/HP,计数<8000个/ml)33、17例,有效22、21例,无效16、23例,总有效率77.5%、62.3%(P<0.01)。(四川中医,2007,9)
5.肾炎清利片
[方药] 黄芪、益母草各800g,白茅根、萹蓄、瞿麦、小蓟、土大黄各400g,石韦160g,地榆炭120g,甘草40g。(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提供)
[用法] 每天3次,每次8片,口服。与对照组114例,均降压,利尿,补充必需维生素。控制活动量。均3个月为1个疗程。用1个疗程。
[疗效] 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8例。结果:两组分别完全缓解67、13例,显著缓解48、36例,好转17、43例,无效6、22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3)
6.地黄知玄汤
[方药] 激素治疗期用生地黄20g,知母、玄参各15g,牡丹皮、墨旱莲、女贞子、黄柏各10g。井配用激素。激素减量后用女贞子、黄芪、山茱萸、白术、茯苓各15g,陈皮6g,墨旱莲、知母各10g。每周用4日,用20周。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29例,均用泼尼松1mg/kg,晨顿服,用8周。病情完全缓解,每月减5mg,至停用。未完全缓解,每周减量,至每日0.4mg/kg,用16周后,每月减2.5mg,至停用;并用环磷酰胺每日1mg/kg2次口服,总量150mg/kg(用至80mg/kg,不缓解,快速减停本药及激素)。
[疗效] 治疗系膜增殖性肾炎肾病综合征31例。结果:两组分别完全缓解15、8例,部分缓解13、11例,无效3、10例,总缓解率90.3%、65.5%(P<0.05)。见不良反应分别12、21例(P<0.0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