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概述】
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慢性肾疾病或累及肾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慢性肾功能减退,肾不能维持其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基本功能,从而出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关格、肾风、溺毒、水肿、肾劳等病证的范畴。多属于正虚邪实之证,正虚以脾肾阳衰为本,包括心、肺、肝及气血阴阳的虚损。邪实指瘀血、浊毒、湿浊。早期多表现为脾肾阳虚,以正虚为主。后期虚实错杂,肾阳虚衰、浊邪壅盛,以邪实较为突出。病位在肾、脾、肺、心、肝、三焦。病机复杂。虚、湿、瘀、毒互相交织,互相关联、相互为害,属于危重凶险之候。本病临床常见的有:湿热壅盛、水湿困脾、阳虚水泛、气阴两虚4个证型。各证型的临床特点于下。
1.湿热壅盛证 主症见小便短少黄赤,面色晦滞,烦热口渴,大便干结,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夜寐不安,苔薄黄腻而干燥,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泄浊。方宗宣清导浊汤加减。药用寒水石20g,猪苓、茯苓各15g,晚蚕沙、皂荚子各10g。小便不利加车前子15g,川木通10g。
2.水湿困脾证 主症见小便短少,面浮肢肿,肢倦,脘腹胀闷,纳呆,呕吐,口有尿味,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利湿,降气化浊。方宗胃苓汤加味。药用茯苓、泽泻、薏苡仁各15g,苍术、厚朴、桂枝、大腹皮、猪苓各10g,白术、陈皮各6g。浮肿明显加车前子15g,冬瓜皮30g;呕吐明显加旋覆花、代赭石各10g。
3.阳虚水泛证 主症见肢体浮肿,畏寒肢冷,面色白,小便短少或夜尿频数,心悸气促,胸腹闷,腰脊酸软,神疲怯寒,舌淡体胖、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方宗真武汤加减。药用茯苓、黄芪各30g,泽泻15g,附片、白术、白芍各10g,肉桂3g,生姜5片。
4.气阴两虚证 主症见下肢轻度水肿,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干,或咽痛便结,尿黄,舌质偏红,苔少,脉或细数,多见于久病之后。治宜益气养阴。方宗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麦冬、黄芪、生地黄、泽泻、茯苓、怀山药各15g,人参须、山茱萸、牡丹皮各10g。浮肿较重者加猪苓、车前草各15g;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者,加杜仲、菟丝子各15g。
根据期刊所载,现分别介绍治疗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症、老年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其他合并症的验方。
【验方集锦】
(一)慢性肾衰竭
[中药内服方]
扶正化浊活血汤
[方药] 菟丝子、丹参各20g,红人参、白术、茯苓、淫羊藿、法半夏、桃仁、红花、赤芍、甘草各15g,熟地黄、黄连、草豆蔻各10g,大黄7g。肾虚甚加续断、桑寄生、杜仲;瘀血甚桃仁、红花增量;湿浊甚、恶心呕吐加藿香、佩兰、陈皮。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控制血压。对症处理。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Ccr增加或Cr降低≥30%)14例,有效6例,稳定、无效各5例,总有效率83.3%。(新中医,2004,10)
[中西药并用方]
1.牡蛎参麦汤
[方药] 生牡蛎(先煎)30g,党参20g,麦冬16g,北黄芪15g,丹参、大黄(后下)、赤芍、益母草各12g,白术10g,当归、淫羊藿各9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以大便每日2次为度。与对照组94例,均控制感染、血压及饮食。均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145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62、28例,有效59、34例,无效24、32例。疗效本组优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血清肌酐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随访3年,分别发生终末期肾病9/50、13/34例(P<0.05)。本组见腹泻7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1)
2.芪淮二草汤
[方药] 黄芪、怀山药各20g,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山茱萸各15g,茯苓12g,紫河车、川芎、泽泻、法半夏各10g,大黄、蝉蜕各8g。气阴两虚型加麦冬10g,五味子8g,红人参6g;肝肾阴虚型加枸杞子、生地黄各15g;脾肾气(阳)虚型加白术12g,红人参6g;阴阳两虚型加生地黄15g,补骨脂、女贞子、菟丝子各12g,红人参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西医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用1~2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57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血肌酐降低>30%)14例,有效28例,无效15例。(中国医药学报,2001,1)
3.参芪降氮汤
[方药] 太子参、黄芪各30g,茯苓20g,淫羊藿、丹参、枸杞子、山药各15g,制大黄10~15g,法半夏、制何首乌、当归各10g,川黄连5~10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至灵菌丝胶囊(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粒,每天3次餐后服。与对照组47例,均西医常规治疗。血肌酐>354μmol/L及危重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年龄>55岁禁用(狼疮性肾炎肾损害可用)激素。低盐低磷低钾低蛋白饮食。用9个月。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56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血压<130/85mmHg,血肌酐复常或下降>30%)29、15例,有效25、24例,无效2、8例,有效率97.1%、83%。(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5)
4.参芪解毒汤
[方药] 黄芪60g,丹参、泽兰、白茅根各20g,当归、天葵子、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金樱子、益母草各15g,大黄、制附子各10g(免煎颗粒剂)。
[用法] 每日1剂,冲服。与对照组79例,均用氯沙坦钾50mg,每天顿服;用必需氨基酸;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治疗原发病;酌用碳酸氢钠片,口服。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饮食。禁用肾毒性药物。均4周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8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49、30例,好转25、22例,无效6、27例,总有效率92.5%、65.82%(P<0.05)。血清黏附分子(CD146、ICAM-1、VCAM-1)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3)
5.化湿降浊解毒汤
[方药] 茯苓、牛膝各20g,竹茹15g,黄连、陈皮、半夏、虎杖、生姜各10g,甘草6g。恶心呕吐加紫苏梗、旋覆花;尿少肿甚加车前草、泽泻;腹胀、便秘加枳实、生大黄;瘀血甚加益母草、丹参。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5例,用复合氨基酸9R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用胰岛素8U,氯化钾0.7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症处理。低蛋白饮食。用2个月。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4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血肌酐降低≥20%)29、16例,有效6、10例,无效5、9例,总有效率87.5%、73.4%。(陕西中医,2005,12)
6.温肾泻浊汤
[方药] 生龙骨、生牡蛎(均先煎)、生黄芪、丹参各30g,淫羊藿15g,附子(先煎)、当归、大黄、仙茅、巴戟天、黄柏、知母、红人参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60例,用包醛氧化淀粉5g,每天3次口服。均抗感染,控制血压、血糖,治疗贫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均4周为1个疗程。高热量优质蛋白低磷饮食。用2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64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37、16例,有效19、24例,无效8、20例,总有效率87.5%、66.7%(P<0.01)。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山东中医杂志,2007,5)
7.活血通络汤
[方药] 生地黄15g,王不留行、茯苓各12g,生大黄(后下)6~12g,丹参、当归、牛膝、青皮、泽泻、车前子、鸡血藤各9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西医对症处理。2个月为1个疗程。优质低蛋白饮食(每天<0.6g/kg)。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50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Scr降低≥20%)5例,有效33例,无效12例。(新疆中医药,2008,5)
[中药内服加灌肠方]
1.芪芦雪茅汤
[方药] 生黄芪40g,芦根、六月雪各30g,白茅根20g,桃仁、川牛膝、炒地龙各12g,黄芩、炒白芥子各10g,黄连3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生大黄10g,生牡蛎、六月雪各30g,蒲公英20g。水煎取液100~150ml,保留灌肠1小时,每日1次。均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对症处理。低蛋白低磷饮食。用2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52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变,尿肌酐、尿素氮分别下降>130μmol/L、3.57μmol/L)30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46%。(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
2.益肾活血排毒汤
[方药] 生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茯苓各30g,紫花地丁24g,黑大豆20g,枸杞子、葛根各18g,山茱萸、当归各15g,清半夏12g,川黄连、生大黄各9g,冬虫夏草、荷叶各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取穴:肾俞、涌泉(均双)、关元。用川芎、生大黄、红花、冰片等,研末,过120目筛,加香油调,纱布包,外敷穴位。并用六月雪、生大黄、白芍、蒲公英、丹参各30g,青黛9g。每日1剂水煎取液,药温32~42℃,保留灌肠。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对照组40例,用尿毒清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袋,冲服。两组均抗感染,降压,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低蛋白饮食。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8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肾功能提高1级)19、6例,有效25、11例,稳定30、14例,无效6、9例,总有效率92.5%、77.5%(P<0.05)。(河北中医药学院学报,2001,1)
3.温胆汤加减
[方药] 丹参30g,土茯苓20g,益母草18g,半夏12g,陈皮、竹茹、枳壳、大黄(后下)各9g。寒湿滞留加熟附子、黄芪;湿浊久郁(或久病外感、里热)加黄连、积雪草、金银花等;后期选加西洋参(或生晒参)、当归、白芍、枸杞子、冬虫夏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复方大黄灌肠液(含生大黄、积雪草、槐花)200ml,加温水3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用肾肝宁(含蚕蛹、牛膝等)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气虚甚加黄芪注射液,各20~40ml,分别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西医对症处理,控制饮食。30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肾衰竭60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Scr降低≥30%)21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BUN、Scr、Ca、P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肃中医,2002,3)
4.黄龙温胆汤
[方药] 黄芪、丹参、云茯苓、石决明各30g,党参、当归、淫羊藿、陈皮、紫苏梗各15g,生大黄、竹茹、枳实、半夏、川芎各12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10日。并用生大黄、丹参、煅牡蛎、蒲公英各30g,芒硝20g。水煎取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用5日。两法交替使用,1个月为1个疗程。Scr<300μmol/L,口服中药改隔日1剂,并用消氮冲剂(济南军区总医院研制),每日2次,每次1袋,冲服。对照组20例,用包醛氧化淀粉,每日3次,每次5~10g,冲服。两组均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优质低蛋白饮食。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35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BUN、Cr均下降≥30%)16、3例,有效11、5例,无效8、12例,总有效率77.7%、40%(P<0.01)。(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5)
5.黄芪降氮汤
[方药] 黄芪20g,党参(或太子参)、淫羊藿(或附子)、紫苏叶、制大黄、怀山药各15g,山茱萸10g,黄连5g。浮肿加车前草、泽泻;血压高加天麻、石决明;血瘀加当归、丹参、赤芍、白芍;痰饮加半夏、陈皮、茯苓;邪热加六月雪、土茯苓。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生牡蛎、六月雪、丹参、生大黄各30g。水煎取液1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西医对症处理。低盐、优质蛋白、高热量饮食。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48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Scr下降30μmol/L)30例,有效12例,稳定、无效各3例,总有效率93.8%。(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2)
6.黄丹护肾汤
[方药] 黄芪60g,丹参30g,女贞子、大黄各20g,泽泻18g,西洋参、黄柏、生地黄、山药各15g,云茯苓、牡丹皮各10g,山茱萸9g,,桂枝6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高热服莲薏粥(含莲子20g,薏苡仁、玉米须、赤小豆各30g,黄芪40g,粳米50g)。内生肌酐清除率重度损害用大黄100g,蒲公英、附子各20g,生牡蛎40g。水煎取液,保留灌汤,每日1~2次。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用2个月。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Hb、Ccr分别上升15%、25%,BUN、Scr分别下降50%、25%)22、8例,好转3、12例,无效5、10例,总有效率83.3%、66.7%。(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1)
7.益肾解毒汤
[方药] 白茅根30g,黄芪、丹参、生大黄各15g,杜仲、淫羊藿、茯苓、白术、竹茹、法半夏、当归、白花蛇舌草各10g,红花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排毒泄浊灌肠方:生大黄、煅牡蛎、煅龙骨、蒲公英、丹参各20g,土茯苓15g,附子10g。每日1剂,水煎,取液400ml,每日分2次保留灌肠。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饮食。30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60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中医药学刊,2004,10)
8.养阴祛浊汤
[方药] 山药、丹参、白茅根各30g,生黄芪、熟地黄各15~30g,茯苓15g,山茱萸、泽泻、牡丹皮、陈皮、当归、白术、制大黄、泽兰各10g,人参3~10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大黄、蒲公英、牡蛎、丹参、黄芪各30g,芒硝15g,附子10g。水煎取液150ml,药温37℃,保留灌肠,每次30分钟,每晚1次。腹痛甚加654-2注射液1支,肌内注射。与对照组38例,均抗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控制血压;补充氨基酸;低蛋白(每日<0.8g/kg)饮食。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43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Ccr增加、Scr降低≥30%)6、2例,有效27、18例,无效10、18例,总有效率76.74%、52.63%(P<0.05)。(山东中医杂志,2005,12)
9.大黄牡蒲汤
[方药] 大黄粉100g,清水10~20L,行肠道清洗。透析机透析,每次约2小时。继用本方(含生大黄50g,煅牡蛎、蒲公英、益母草各30g,丹参20g。(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研制)
[用法] 每次150~200ml,用JS-818D型自动结肠透析机保留灌肠,药温37~39℃,每次1.5~2小时,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98例。用1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Ccr增高、Scr降低均≥30%)36例,有效4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4.6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
10.活血保肾汤
[方药] 紫丹参、生黄芪、土茯苓、生牡蛎(先煎)各30g,生地黄、山药、覆盆子、制何首乌、云茯苓、潞党参各15g,淫羊藿、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全当归、紫苏梗、炙甘草各10g,制大黄(后下)5g,水蛭 (研末,分冲;或装胶囊,分吞)3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泻浊化瘀汤:紫丹参、蒲公英、生牡蛎(先煎)、六月雪各30g,桃仁10g,生大黄8g。水煎,取液100~1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38例,用包醛氧淀粉5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每天用黄芪注射液60ml,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4日为1个疗程。均抗感染,降压,纠正贫血,纠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45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Ccr增加、Scr下降,均≥30%)15、5例,有效22、15例,无效8、18例,总有效率82.22%、52.63%(P<0.01)(中医研究,2007,11)
(二)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症
1.白丹清肾汤
[方药] 白花蛇舌草、丹参各30g,茵陈、益母草各20g,薏苡仁15g,黄连、豆蔻、白术、白扁豆、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各10g,生大黄 (后下)8g。恶心呕吐加紫苏叶、姜竹茹。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均用生大黄(后下)、煅龙骨、煅牡蛎、槐米各30g。水煎取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并酌情抗感染,降血压,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4周。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症36例。结果:两组分别近期显效12、4例,近期有效19、16例,无效5、16例,总有效率88.9%、55.6%(P<0.05)。Scr及细胞免疫3项指标,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液免疫3项及细胞免疫4项指标,治疗后本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4)
2.泻浊化瘀汤
[方药] 大黄、黄芪、生地黄、茯苓、丹参、山楂各15g,当归、白术、红花、川芎、木香、泽泻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并用灌肠合剂(含大黄、黄连、黄芩)150ml,保留灌肠,每天1次。对照组18例,用爱西特6片,每天3次口服。均控制原发病,对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低盐低蛋白饮食。用30日。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22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7、3例,有效10、5例,无效5、10例。Scr、BUN、Ccr、补体(C3、C4、CH50)、CRP,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见不良反应分别4、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4)
(三)老年慢性肾衰竭
1.地淮护肾汤
[方药] 生地黄、怀山药各20g,杜仲、茯苓各15g,仙茅、淫羊藿、萆薢、金钱草各12g,山茱萸、鸡内金、水蛭、益母草各10g。气血亏虚加黄芪、当归等;阳虚寒甚加肉桂、附子、鹿角等;阴虚热甚加墨旱莲、女贞子、知母等;下焦湿热加黄柏、车前子、栀子等;便秘加大黄、麻仁、枳实等;呕吐加旋覆花、赭石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与对照组36例,均综合治疗,限制蛋白质摄入。用1个疗程。
[疗效] 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36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8、4例,好转21、20例,无效7、12例,总有效率80.5%、66.7%(P<0.05)。(吉林中医药,2000,6)
2.二黄驱毒汤
[方药] 大黄、黄芪、蒲公英、牡蛎各30g,当归、茯苓、党参各15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或保留灌肠,每日2次)。与对照组60例,均用包醛氧化淀粉5g,爱西特3片,每日3次口服。均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老年肾衰竭6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20、10例,有效30、28例,无效10、22例,总有效率73.33%、63.34%(P<0.01)。Ccr、Scr及Hb,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10)
3.羊藿黄芩汤
[方药] 淫羊藿、黄芩各30g,制何首乌、丹参、女贞子、太子参各20g,石韦、补骨脂、鲜萆薢、丝瓜络各15g,炒白术12g,山茱萸、大黄各9g,水蛭6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与对照组50例,均用别嘌醇、磺吡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对症处理。限高嘌呤、高蛋白饮食。用3个疗程。
[疗效] 治疗老年代谢性慢性肾衰竭83例。结果:血尿酸、胆红素、血清肌酐、尿素氮、尿比重、尿蛋白,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1)
(四)慢性肾衰竭其他合并症
1.补肾健脾活血汤
[方药] 熟地黄、黄精、墨旱莲、山茱萸、薏苡仁各25g,党参、黄芪、淫羊藿各20g,茯苓、赤芍、丹参各12g,白术10g,牡丹皮、当归各9g,川芎、炙甘草各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29例,均高血压用福辛普利10~20mg(Scr>350μmol/L改用氨氯地平5~10mg),每天顿服;贫血用促红细胞生成素6kU,每周1次皮下注射;糖尿病用胰岛素;Scr>770μmol/L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均1个月为1个疗程。优质低蛋白饮食;高血压用低盐饮食。用3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31例。结果: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中医,2008,7)
2.扶正化浊汤
[方药] 黄芪、何首乌各25g,当归20g,大黄5g,水蛭粉 (分冲)3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2例,用甘糖脂片100mg,每日2次,爱西特片5片,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常规治疗肾衰竭。均12周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影响血脂及肾功能药。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伴高脂血症66例。结果:血脂、肾功能两组分别显效14、13例,17、6例;有效各8例,12、8例;无效12、11例,5、18例;总有效率64.71%、65.63%,85.29%、43.75%(P<0.01)。(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1)
3.牡蛎昆丹汤
[方药] 醋牡蛎20g,昆布、丹参、桃仁、清半夏、茯苓、陈皮各15g,干姜、红花、白术各10g,炮附子5g,酒大黄3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附子、吴茱萸、茺蔚子、罗布麻各15g,透骨草30g。水煎取液200ml,加温水,浓度1∶10,足浴30分钟,每日2次。每日摄入优质蛋白0.6g/kg,磷10mg/kg,热量35kcal/kg。随访1年。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40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Ccr增加、Scr降低均>30%)1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BUN、Hb、Alb、Upro、TG、TC及血压,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1或0.05)。(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4)
4.通补颗粒
[方药] 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黄连、茯苓、菟丝子、炒杜仲、牡蛎、大黄、砂仁、法半夏、土茯苓、丹参、益母草、炙甘草各10~15g。(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研制)
[用法] 每日2次,每次2袋(每袋5g),餐后冲(或吞)服。对照组用尿毒清颗粒(含大黄、黄芪、白术、茯苓、制何首乌、川芎、丹参、菊花、姜半夏、甘草)。服法同上。2个月为1个疗程。均降压,降糖,控制感染,纠正贫血,维持酸碱平衡等。优质低蛋白低磷低脂饮食。用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3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15、11例,有效各11例,稳定3、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6.67%、86.67%(P<0.05)。(吉林中医药,2008,2)
5.芪牛杞芎汤
[方药] 黄芪、怀牛膝、枸杞子、川芎、桃仁各20g,当归、桑椹、山药、杜仲、丹参各15g,红花、熟大黄、黄连、黄芩、厚朴、枳实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苦参、地肤子、苍耳子、黄柏、白鲜皮、生大黄各12g,金钱草、威灵仙、明矾各30g。每日1剂,水煎取液,外洗皮肤,每日1~2次。对照组19例,用开瑞坦10mg,每日顿服;无极膏外搽患处,每日1~2次。均1个月为1个疗程。用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皮肤瘙痒症23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8、1例,显效10、4例,有效4、9例,无效1、5例。疗效本组优于对照组(P<0.01)。血肌酐及尿素氮,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