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主要是素体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子宫、冲任;或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子宫、冲任气血失畅;或素体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相搏,流注冲任,蕴结宫中,气血失畅;或素体脾胃气虚,无力运行血液,气血瘀滞冲任;加上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发为痛经。
谢老认为血瘀型痛经,临床上都是相兼型病机,分别是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虚血瘀型。谢教授基础方为泽兰、丹参、香附、荔枝核、橘核、安痛藤、三七、乳香、没药、延胡索、生蒲黄。泽兰温通行滞,活血祛瘀;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荔枝核和橘核行气散结止痛;安痛藤活络止痛;三七活血止痛;乳香和没药相须为用,散瘀定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生蒲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附:典型病案
病案一:王某,女,26岁,未婚。
初诊:2003年3月3日。
经行下腹疼痛10余年。月经7/25天,末次月经2月14日,量多,有血块,经行第一、二天,下腹胀痛,腰酸痛,痛时畏寒,伴恶心呕吐。现无明显不适。口干,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细。
处方:中药7剂,水煎服,日1剂。
何首乌30g,葛根15g,白芍15g,安痛藤15g,三七6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索15g,续断炭15g,牡蛎30g,甘草6g。
嘱:月经前5天复诊。
二诊:2003年3月13日。
末次月经3月9日,量中等。经行腹痛明显好转,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
处方:中药7剂,水煎服,日1剂。
何首乌30g,杜仲15g,白芍15g,安痛藤15g,三七6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索15g,续断炭15g,牡蛎30g,甘草6g。
嘱下次月经前5天再服7剂。
随诊:痛经痊愈。
按语:肝郁气滞,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当以何首乌、葛根、白芍、安痛藤、三七、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病案二:杨某,女,27岁。
初诊:2000年5月20日。
经行下腹胀痛1年。月经(3~4)/30天,量中等,有血块,经行1天下腹胀痛剧,肛门坠胀,痛时稍恶心,怕冷。末次月经4月26日,现口不干,纳可,二便调。经行腹痛明显好转,纳可,二便调。
妇科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
处方:中药处方7剂,水煎服,日1剂。
党参15g,黄芪15g,何首乌15g,白芍10g,安痛藤15g,三七6g,延胡索15g,乳香10g,没药10g,山药6g,甘草5g。
二诊:2000年6月22日。
末次月经5月26日,量中等,有小量血块,经行腹痛明显好转,纳可,二便调,舌脉同前。
守原方7剂。
嘱下次月经前5天再服7剂。随诊痛经痊愈。
按语:气血本虚,经血外泄,气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当以黄芪、党参、补气通络止痛:何首乌、白芍、安痛藤养血和中,缓急止痛;三七、延胡索、乳香、没药化瘀止痛;山药、甘草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
病案三:杨某,女,33岁。
初诊:2003年1月5日。
经行下腹胀痛伴腰背胀痛4个月。月经7/30天,量多,有血块,经行1天下腹胀痛,腰背胀痛,口不干,纳可,大便结。末次月经1月4日,今日量多。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弦。
孕2产2,双侧输卵管结扎。盆腔B超未见正常。
处方:中药处方5剂,水煎服,日1剂。
党参15g,黄芪15g,白及10g,续断炭15g,田三七6g,乳香10g,没药10g,益母草30g,羌活10g,蒲黄6g,杜仲15g,茯苓10g,甘草5g。
二诊:2003年2月15日。
末次月经2月5日,痛经已除,经行腰酸痛,月经正常,纳可,二便调,头痛,偶尔有下腹隐痛。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中药处方10剂,水煎服,日1剂。
当归15g,川芎10g,柴胡10g,白芍15g,田三七6g,乳香10g,没药10g,生蒲黄10g,大黄5g,续断15g,杜仲15g,菟丝子15g,甘草5g。
随诊未见痛经。
按语:肾气本虚,精血不足,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下腹胀痛,腰背胀痛。此为肾虚血瘀之证,当以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病案四:周某,女,30岁。
初诊:2000年3月30日。
经期下腹隐痛,经行加剧4年。月经5/37天,量中等,有血块,经前1周下腹隐痛,经行1天下腹胀痛剧,怕冷,稍恶心,乳房胀,出冷汗,末次月经2月29日,月经未来。现口不干,纳可,二便调,苔薄白,脉弦。
孕0产0。工具避孕。自测早孕阴性。
处方:中药处方7剂,水煎服,日1剂。
黄芪15g,党参15g,何首乌15g,安痛藤15g,田三七6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索15g,柴胡10g,白芍10g,生蒲黄15g,益母草30g,红花10g,甘草5g。
二诊:2001年4月27日。
末次月经3月4日,痛经明显好转,纳可,二便调,苔薄白,脉弦。
原方去红花10g。7剂。
随诊痛经痊愈。
按语: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当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病案五:何某,女,29岁。
初诊:2002年6月3日。
经行下腹隐痛伴腰酸痛4年。月经4/30天,量中等,行经下腹不适,隐痛,尚可耐受。现下腹隐痛,腰酸痛,口不干,纳可,二便调。
处方:中药处方7剂,水煎服,日1剂。
党参15g,黄芪15g,何首乌15g,白芍10g,田三七6g,乳香10g,没药10g,荔枝核15g,橘核15g,萆薢10g,安痛藤15g,甘草5g。
随诊:痛经已痊愈。
按语:气血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脉气血壅滞,予以行气化瘀止痛。气行则血行,党参、黄芪益气止痛,何首乌、白芍、田三七、乳香、没药化瘀止痛,荔枝核、橘核行气止痛。诸症自除。
病案六:易某,女,33岁。
初诊:2003年9月2日。
经行下腹疼痛2年。月经(4~7)/28天,末次月经8月15日,量偏少,经行时下腹疼痛剧烈。口干,纳差,便溏,便前腹痛,腰酸痛。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缓。
既往有原发性痛经病史,20岁时好转。小孩6岁,上环5年。
处方:中药处方7剂,水煎服,日1剂。
当归10g,党参15g,炒白术15g,柴胡10g,白芍10g,白芷10g,香附10g,泽兰10g,安痛藤15g,乳香10g,没药10g,川芎10g,甘草5g。
二诊:2003年9月20日。
末次月经9月10日下腹稍痛,月经干净,昨日头痛,便溏,口干,口苦,口腔溃疡。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缓。
处方:中药处方7剂,水煎服,日1剂。
党参15g,柴胡10g,白芍10g,白芷10g,白术10g,安痛藤15g,田三七6g,乳香10g,没药10g,川芎10g,桃仁10g,枸杞子15g,石膏30g,甘草5g。
随诊:患者痛经痊愈。
按语:脾虚气血亏虚,经血外泄,气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气血虚冲任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当以健脾益气,化瘀止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