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肝素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出血;②血小板减少;③瘙痒;④高钾血症。
(1)出血 出血是肝素临床应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肝素引起的出血分为重度出血和轻度出血。前者包括:颅内出血、腹腔出血、出血引起死亡或需要输血者,后者包括一般胃肠出血、鼻出血、血尿、咯血、紫癜。
(2)血小板减少 临床上,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分为两型。Ⅰ型,包括轻度和中度病例,血小板减少较轻,一般不少于100×109/L,系肝素进入体内后直接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引起的凝集反应,也可能与肝素制剂不纯有关,为一过性的。即使不停药,血小板也不会显著减少,甚至可以回升。这种凝聚反应可在体外的试管中观察到。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多数病例发生在应用肝素后2~6d,但无临床症状,发生率为<5%。含微量肝素的人造血管或肝素冲洗过的血管内插管均可诱发血小板减少,但发生率较低,<1%。Ⅱ型,即重症病例,多数发生在给药后的7d,常并发血栓性疾病,如血栓形成、出血、DIC。血栓凝块中包含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也称为白色血凝块综合征。预后很差,但发生率很低。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是:由肝素相关的抗体介导的。抗体为IgG、Ig M或Ig A/IgG共有型。在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常发现有危险因素存在,如剂量偏大、静脉注射给药、血栓性疾病患者、外伤、感染、肿瘤、制剂中的杂质、肝素的抗药性、不同来源的肝素(牛肝素的诱发率为15.6%,猪肝素为5.8%)等情况,在应用肝素时应考虑。
(3)瘙痒 肝素局部皮下注射时可导致瘙痒,据推测肝素可能是透析中瘙痒和其他变态反应的原因。而小分子肝素可用来治疗扁平苔藓相关的瘙痒,其机制是抑制T淋巴细胞肝素酶活性。但没有证据表明无肝素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性瘙痒。
(4)高钾血症 肝素相关的高钾血症是由肝素引起的醛固酮合成抑制引起的。在少尿的透析患者,据推测醛固酮可能是通过胃肠道机制继续促进排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