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内瘘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消毒皮肤,防止局部感染;首次使用内瘘时,让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护士操作,正确选择穿刺点,不可在吻合口处及静脉瓣附近穿刺,否则易产生血肿。动脉穿刺点应距吻合口5cm以上,动、静脉距离最好应在10cm以上,每次都要更换穿刺点,采用自上而下绳梯式方法,对血管有计划地使用。
(2)穿刺要准确,止血方法要得当,正确掌握拔针、压迫止血方法。透析结束后拔针时,先将针拔出1/3,距针尖0.5~1.0cm处,用止血卷按压,将针全部拔出固定,压迫力量要适当,以不出血而且感到震颤为原则,一般压迫1~2h,取下止血卷。如为新内瘘拔针时,用纱布块压迫20~30min,但不能用止血卷或松紧绑带止血,以免内瘘压迫时间过长引起阻塞。
(3)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注射、输液等。
(4)平时控制饮水及进食,透析时超滤不宜过多、过快,不超过体重5%,避免体重大起大落,以免因超滤过多引起低血压,血管内血容量相对不足造成血液黏度增高,内瘘阻塞。
(5)控制血压尽量用长效制剂,避免用心痛定等短效药物,血压不要降幅过大过快,以透析后血压130/80mm Hg为宜;不要过量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不宜增长过快过高,一般控制在120g/L以下,以免血液黏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6)血管条件不佳者,经常进行局部按摩、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扩张内瘘血管。如果内瘘血管出现血肿或硬结时,可在透析止血后,沿血管走行方向涂喜疗妥软膏,轻轻按摩,促进血肿吸收,硬结软化,使血管恢复弹性,保持内瘘通畅。
(7)日常生活中,内瘘侧肢体不能做重体力劳动、过度弯曲、受压,在剧烈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压住内瘘穿刺点,防止出血。
(8)建议在毛衣和棉衣等厚衣物瘘侧袖子下方加拉链,便于透析时穿刺及保暖。在夏季佩戴护腕等护具保护内瘘,避免受外力冲撞损伤内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