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烧伤后内脏病理变化

烧伤后内脏病理变化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烧伤后各主要脏器病理学改变的观察和研究资料,大部分来自烧伤动物实验,部分来自临床尸检标本。烧伤病程短者,库普弗细胞增生明显。严重大面积烧伤和伴有呼吸道烧伤的病例,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常见中性粒细胞聚集,偶见微血栓形成。烧伤后脾多有增大。

烧伤的内脏病理变化与致伤因素、烧伤部位、烧伤程度、烧伤前病人的健康状况、烧伤后救治情况、患者所处的病期及有无并发症密切相关,烧伤患者脏器病变对病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往往是导致伤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关于烧伤后各主要脏器病理学改变的观察和研究资料,大部分来自烧伤动物实验,部分来自临床尸检标本。

一、上呼吸道

呼吸道损伤的程度和累及的部位因致伤因素而异。通常上呼吸道烧伤较多见,而且烧伤程度较重。

鼻黏膜烧伤大多伤及黏膜层或黏膜下浅层,软骨膜很少受累。最常见的变化为鼻毛烧焦、鼻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黏膜上皮甚至黏膜下层变性、坏死,严重者黏膜广泛剥脱或有坏死性假膜覆盖,间质充血、水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

咽喉部烧伤表现为黏膜上皮坏死糜烂。严重时,黏膜上皮广泛坏死剥脱,颜色苍白,有时表面见坏死性或纤维素性膜样物质覆盖。上皮下间质充血、水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喉头水肿时,常累及杓状会厌襞及梨状窝,可向下延伸至声带及周围组织。当吸入高热空气或蒸汽后,几小时内即可发生严重的阻塞性声门水肿,导致病人迅速窒息死亡。

气管的损伤按照病变程度分述如下。①轻度气管烧伤:气管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或有出血点。镜下见黏膜上皮变性、纤毛消失或凝聚;杯状细胞增多,黏液腺腺管扩张,分泌亢进。固有膜充血,轻度水肿,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②中度气管烧伤:黏膜多发性局限性坏死伴溃疡形成,固有膜充血、水肿并常见中性粒细胞浸润。③重度气管烧伤:黏膜广泛凝固性坏死,上皮下间质严重充血、水肿、出血及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图3-1)。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形成灰白或暗红色的膜样物,易于剥脱,脱落处可见气管环裸露。脱落的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易导致气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

图3-1 严重吸入性损伤临床病例

气管黏膜上皮大部脱落消失,上皮下组织出血、水肿,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HE×40)

二、肺

烧伤后叶支气管、段支气管黏膜上皮变性、纤毛消失或凝聚,杯状细胞弥漫性增多、分泌亢进。黏膜下黏液腺增多,腺泡及导管扩张且充满黏液。小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内可见黏稠的分泌物、脓性渗出物形成的黏液栓和黏液脓栓致管腔堵塞,支气管壁充血、出血、水肿,部分可见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后形成膜状管型。

肺泡腔内多充有水肿液,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水肿液中可见有纤维蛋白、细胞碎片、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部分严重烧伤患者肺泡腔内可见巨噬细胞聚积,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巨噬细胞常见含大量色素,色素大多数为碳末,有时则为大量类脂质,含铁血黄素偶见。多见肺泡Ⅰ型上皮水肿和肺泡Ⅱ型上皮增生。肺间质充血、水肿,组织间隙增宽,终末细支气管与小血管周围水肿套形成。肺血管扩张、充血。肺小动脉、小叶间静脉、支气管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常见有血栓形成,血栓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或凝聚的红细胞构成。

三、肝

烧伤早期,肝小叶内充血,Disse间隙扩大,内含水肿液;稍后出现肝窦明显充血并见粒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不清晰,肝窦受挤压而消失,中央静脉扩张,肝小叶周边带细胞肿胀,胞质呈空泡样变性,细胞数目明显增生、体积增大;后期见部分肝细胞核固缩、深染,部分核破裂、溶解,胞质呈嗜酸性变。

临床病例常见的肝细胞变性包括:浑浊肿胀、胞质疏松及脂肪变性。脂肪变性主要为小叶中央性或周围性,部分病例呈弥漫性分布。肝内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或管壁疏松。毛细胆管及小胆管内可见扩张及胆汁淤积;汇管区有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偶见浆细胞;肝窦内也常见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少数病例肝细胞胞质内可见胆色素。伴有肝细胞坏死的病例可见肝细胞再生及库普弗细胞增生。烧伤病程短者,库普弗细胞增生明显。

四、心肌

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及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可见灶性出血。随着病情的加重及时间的延长,心肌纤维可出现灶性变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胞质凝聚和脂肪变性,肌纤维横纹模糊不清或消失。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丝结构模糊或呈均质化,有时可见灶性肌原纤维溶解。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变性。心肌细胞膜平整或呈指状突向间质,肌膜下空化和(或)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泡。横管及肌浆网不同程度的扩张,可见闰盘间隙增宽。少数病例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肌纤维可见浑浊肿胀、灶性坏死及出血。

五、消化道

食管病变多见于食管下段,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多发性表浅应激性小溃疡。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较其他部位高,其中急性胃溃疡更多见,多发生于胃窦、胃小弯及胃底部。十二指肠溃疡常见于十二指肠后壁。溃疡数目常为多个,直径多小于0.5cm,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黏膜溃疡底部及边缘有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消化道黏膜与黏膜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严重病例可见点状出血,以胃与十二指肠多见。

六、肾

烧伤后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扩张充血或缺血,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胞质饮泡增多,线粒体肿胀及髓鞘样变。系膜区变宽,系膜细胞数量增多。部分病例可见系膜细胞退变。严重大面积烧伤和伴有呼吸道烧伤的病例,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常见中性粒细胞聚集,偶见微血栓形成。烧伤后肾小管上皮可出现浑浊肿胀和空泡变性,严重者上皮细胞呈固缩凋亡改变,并见退变上皮细胞单个或多个脱落到管腔内。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变薄或消失,远曲小管管腔扩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常见管型,包括透明管型、颗粒管型、色素管型和细胞管型等。肾间质呈充血、水肿及出血改变,多伴有局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个别兼有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七、脑

烧伤后脑组织重量增加,脑回变宽,脑沟变浅。镜下见脑组织疏松,脑血管周围腔隙、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周围间隙增宽,间隙内见粉红色均质的水肿液。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充血,部分病例血管周围可见出血套。血管腔内可见白细胞聚集或血小板凝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胞质内饮泡增多,内皮细胞连接裂隙增宽。毛细血管基膜外的神经胶质细胞终足高度扩张、水肿,在血管周围形成水肿区。部分病例可出现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肿胀变性改变。神经细胞变性表现为细胞肿胀,核偏位、固缩或溶解,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等;胶质细胞表现为胞体肿胀,核染色质少,线粒体肿胀、空化,内质网扩张等变化。多数病例可伴有小胶质细胞增生。少数病例血管周围可见较多单核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八、淋巴系统

(一)脾

烧伤后脾多有增大。红髓扩张充血,可见炎细胞浸润,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烧伤早期白髓面积增大,脾小体数目增多。后期红、白髓界限不清,脾小体减少,动脉周围淋巴鞘萎缩、淋巴细胞消散。红髓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多。

(二)淋巴结

烧伤后淋巴滤泡不同程度的增生,数量增加,少数为初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不明显,多数滤泡有清楚的扩大生发中心,其中可见较多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周围可见小淋巴细胞围绕。淋巴窦扩张,轻度扩张者多位于髓质,重度扩张者,边缘窦也扩张,髓索变窄甚至消失,淋巴窦及髓索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浸润,其中见吞噬的红细胞和细胞碎片。

九、内分泌系统

(一)垂体

严重烧伤患者,腺垂体(垂体前叶)可见水肿及充血。腺垂体细胞数量相对计数发生变化,嗜酸性细胞增多。还可出现下列少见的形态改变:脂肪栓塞和灶性梗死。超微结构显示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可见脱颗粒改变。

(二)肾上腺

严重烧伤病例肾上腺常淤血、肿胀,重量增加,切面见皮质增厚,颜色变深,可由正常的灰黄色变为黄褐色乃至褐色。烧伤应激时肾上腺皮质形态特征之一,就是明亮细胞减少而致密细胞增加,即所谓的明亮细胞向致密细胞转化。转化程度与应激程度呈正相关。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及邻近髓质内常见淋巴细胞浸润。肾上腺皮质可见轻度灶性出血,出血灶内原有肾上腺实质细胞呈变性、坏死改变。部分伴有严重感染的病例可出现微小化脓性坏死灶。严重烧伤应激时部分皮质细胞显示水样变性乃至气球样变,进一步发展导致细胞破裂。有时皮质细胞内出现大空泡,胞核被挤压至细胞边缘呈月牙形,似脂肪细胞。束状带细胞可见溶解现象,周围围绕再生的皮质细胞,形成假腺管或假腺泡变性。

(三)甲状腺

烧伤后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伴有严重感染的病例中可见化脓性坏死灶。部分滤泡扩大,上皮细胞变高,滤泡内充满胶样物质,并有较大的吸收空泡,呈虫蚀状。而动物实验显示,烧伤后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呈扁平或立方状,部分上皮变性,胞核轻度固缩,胞质浓缩。

十、生殖系统

(一)睾丸

睾丸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体积缩小。动物实验显示睾丸间质可发生高度水肿,间质细胞变性坏死。曲细精管基底膜增厚,精子生成明显减少,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核浓缩,胞质空泡变性,核分裂象少,可见少量多核巨细胞。电镜下见其核外膜膨出,染色质凝聚成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减少。严重者,曲细精管极度萎缩变细,扭曲变形,支持细胞的形态尚保持完整,各级生精细胞坏死崩解,碎片残留于管腔中,精子数量极少。

(二)卵巢

动物实验显示烧伤后卵巢不同程度的萎缩变小,较正常卵巢重量明显减轻。镜下见各级卵泡退行性改变,病变以原始卵泡为多见和严重,其次为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而成熟卵泡病变较少、较轻或不见。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减少,生长卵泡的闭锁,变性的卵母细胞核染色质凝聚边集或呈均质团状,核膜皱缩,核周间隙增宽,线粒体空化,内质网扩张,微绒毛稀少短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