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烧伤的临床过程

烧伤的临床过程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面积烧伤的全身反应多不明显,以局部表现为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均很严重,属全身性病变,其临床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严重烧伤由于经历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发生病原菌感染甚至脓毒症的概率更高。有效地抗休克,可减少早期暴发型脓毒症。早切痂、早植皮,可降低中期脓毒症的发生。③后期:后期脓毒症多出现在烧伤1个月后,与创面长期不愈合、病人免疫力极度低下有关。

小面积烧伤的全身反应多不明显,以局部表现为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均很严重,属全身性病变,其临床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但这只是人为的分期,各期之间往往相互重叠,分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各阶段临床处理的重点。

1.休克期(急性体液渗出期) 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一般要持续36~48h。较小面积浅度烧伤,体液的渗出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组织水肿,通过人体的代偿,不致影响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烧伤面积大而深者,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发生的体液丧失时,可急剧发生休克。烧伤早期的休克基本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与一般急性失血不同之处在于体液的渗出是逐步的。体液渗出多自伤后2h开始,6~8h最快,36~48h达高峰,烧伤面积愈大,体液丢失愈多,则休克出现愈早,且愈严重,然后逐渐吸收,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收,临床表现为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正是根据上述规律,烧伤早期的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

2.感染期 坏死组织和富含蛋白的渗出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在深度烧伤区的周围,还因为血栓形成,致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和代谢障碍,人体的抗感染因素如白细胞、抗体和抗感染药物均难以达到局部,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严重烧伤由于经历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发生病原菌感染甚至脓毒症的概率更高。感染贯穿于整个病程中,且常有三个高峰:①早期:出现在烧伤后3~7d内。有效地抗休克,可减少早期暴发型脓毒症。②中期:多出现在伤后2~4周焦痂分离脱落后,为烧伤感染的主要阶段。早切痂、早植皮,可降低中期脓毒症的发生。③后期:后期脓毒症多出现在烧伤1个月后,与创面长期不愈合、病人免疫力极度低下有关。积极改善全身情况,早期植皮,常可避免。

3.修复康复期 Ⅰ度~浅Ⅱ度烧伤能自行愈合,深Ⅱ度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但创面可因受感染而转化为Ⅲ度创面;Ⅲ度、Ⅳ度创面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除局部的小面积烧伤能靠周围健康皮肤的上皮爬行而自行愈合外,一般均需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修复后,需长时间进行抗瘢痕治疗,并对关节、功能部位进行防挛缩、畸形的措施与锻炼,必要时行整形美容手术以改善外观及关节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