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人术毕送回病房前,应整理好床位,备齐术后所需的用具,如吸氧设备、心电监护设备、胃肠减压装置、输液架、负压吸引装置、翻身床、悬浮床等。病人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楚,需手术医师、麻醉师由手术室陪同护送至病房,轻柔平移搬至病床过程中应避免各种管道挣脱。
1.体位 手术后,应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情况、手术方式等选择合适的体位。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管。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亦应平卧位或头低卧位12h,防止脑脊液外漏所导致的头痛发生。对手术切削痂植皮加压包扎的肢体应进行抬高,并观察末梢血运。
2.疼痛 烧伤术后普遍存在创面疼痛,且大面积烧伤需翻身也可导致创面疼痛。术后疼痛会增加心肌缺血、心动过速、高血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疼痛除造成患者痛苦外,严重时还可引起患者焦虑、休息不佳,甚至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导致创面愈合延迟。术后可给予患者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使用止痛镇静类药物行镇痛治疗,现已普及静脉自控式镇痛泵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恶心、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停止。其他原因如电解质紊乱、急性胃扩张、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可查明病因后,予以相应处理。
4.腹胀 麻醉后胃肠道蠕动受限制、大面积烧伤后患者长期卧床胃肠道蠕动缓慢、术区位于腹壁等原因均可导致术后腹胀出现,严重腹胀可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运动,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术后应对肠鸣音、腹壁紧张度进行监测,如发现腹胀,可给予促进胃肠道蠕动药物及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
5.生命体征监测 烧伤病人应建立基本的无创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监测。对于严重烧伤或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宜采取有创监测,包括中心静脉压(CVP)、血压及尿量监测等。对伤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衡量治疗措施是否有效均具有重要价值。
6.术后低体温的处理 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在年轻和年老患者中都很普遍,但老年患者体温调节的能力较差,因此低体温所带来的影响比较明显。低体温还会增加出血和伤口感染机会,减慢药物代谢,延长住院时间。术后尽快恢复体温正常,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有研究表明保持术后正常体温可以降低心因性死亡率55%。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和术后裸露创面较大,热量丢失快,因此术后有意识地提高环境温度、避免持续低体温状态尤为重要。大面积烧伤的危重患者在休克期和感染期治疗阶段,宜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术后至少3d内房间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38℃,可有效缓解术后低体温所带来的危害。此外,术后静脉补液给予加温处理,也是一有效地纠正术后低体温的治疗手段。对于术后寒战的发生,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发生术后寒战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低体温(大量冷液体输入、冷干麻醉气体的吸入、体表面积大范围暴露、手术时间长、年龄和性别等)、交感活性降低、肾上腺抑制、强烈的脊髓反射和术后疼痛。一旦出现术后寒战,需针对上述情况分析鉴别,给予相应检查治疗。缓解术后寒战,可通过皮肤表面加温、热照射和药物治疗,如前两种方式不能缓解或寒战剧烈,可给予阿片类(芬太尼、吗啡、哌替啶)药物进行处理。
7.术后出血 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结扎线脱落等,都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原因。烧伤手术面积大,手术时间长时,术后创面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需密切观察创面出血情况,保证指端血供良好,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当覆盖术区的敷料出现血性渗出时,就应怀疑术区出血。此时应及时拆除术区包扎敷料检查术区出血,如看到出血点,应予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纱布按压、缝线结扎止血、电凝止血等,可适量使用促凝药物,并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给予补充全血或其他血制品。
(郝岱峰)
参考文献
[1] 陈娟,管向东.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2):102-104.
[2] 贾涛,谭颖,等.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处理.职业与健康,2008,24(8):714.
[3] 刘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要点与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4):253-256.
[4] 吴国豪.重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2):81-83.
[5] 雷义高.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6):717-718.
[6] 蔡立伟.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河北医药,2010,32(21):3038-3039.
[7] 刘翠兰.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基层医学论坛,2010,14:792-793.
[8] 刘吉生,吴世贵.大面积烧伤麻醉28例分析.海南医学,2010,21(14):26.
[9] 陶建华,史南玫.头面颈部烧伤呼吸道观察与护理.江西医药,2010,45(2):178-179.
[10] 周继涛,陈梅娣.严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疗法.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245-2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