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扩张术需两次手术和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注液扩张,整个疗程长达3~4个月,容易发生并发症,轻者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治疗的失败而前功尽弃。并发症的发生率,国内外统计有很大差异,为6%~69%。扩张时间较长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主要有:①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一般操作越熟练,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②患者的个体因素,如年龄、身体素质等;③扩张器埋植的部位和层次、病变种类、扩张部位组织健康程度等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其中不同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别很大,一般而言,颈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头皮最低,躯干和四肢居中;④扩张器的质量,质量不佳可因扩张囊破裂而被迫中断扩张,注射壶太厚也易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常见的并发症介绍如下。
(一)血肿
血肿多数发生于埋植扩张器后24h内,少数患者发生在术后14d以内和第二期手术后。
1.发生血肿的主要原因 ①在剥离面颊部和颈区组织埋植腔隙时层次不清,由于这些部位深部向表面垂直走行的血管比较多,术中容易被切断;②止血不彻底,埋植扩张器时因为形成的腔隙难以在直视下操作,容易造成血管损伤而止血又不彻底;③引流不通畅,包括引流管放置位置不够深、脱出或堵塞;④全身有出血倾向;⑤局部应用肾上腺素,术后反弹出血;⑥血管断端结扎不可靠或电凝不彻底,术后活动时扩张器摩擦发生再出血。
2.预防及处理方法 ①面颊部和颈区埋植扩张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血肿的预防;②尽可能在直视下操作,在情况允许时尽可能采用比较大的切口,采用冷光源、直射光或能透过表面组织的透射光照明,并充分暴露和显示剥离形成的腔隙;③止血务必彻底,仔细检查所有的创面,大的出血点必须结扎或缝扎,电凝只能用于小的出血点,慎用或不用肾上腺素,止血彻底后方可植入扩张器;④负压引流管要放置剥离形成腔隙的最深处,在切口处缝合固定以防术后脱落,用注射器抽吸证明有负压后再包扎伤口,术后及时更换负压瓶,保持持续的负压引流,引流液清淡后拔除负压引流管;⑤术后3d局部制动,颈区手术后进流食,适当加压包扎,可全身或局部应用止血药。
发生血肿后的临床表现为术区肿胀明显,表面张力增加,并逐渐加重。扩张器表面的皮肤青紫甚至出现淤血斑,引流管堵塞,颊部可压迫颊黏膜使之突入上下齿间,颈区可压迫气管而影响呼吸甚至出现颈动脉窦受压症状。发现血肿应及时在无菌条件下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如果处理及时,一般不会影响治疗效果。血肿不清除易引起感染,在吸收过程中可形成较厚的包膜,影响二期手术效果。
(二)扩张器外露
扩张器外露多见于切口处和扩张顶端表面皮肤破溃时,有扩张囊外露及注射壶外露两种情况。
1.扩张器外露原因 ①切口选择不当,如位于不稳定瘢痕表面,扩张器离切口太近或扩张器移位到切口下,可造成切口愈合不良; ②剥离层次过浅或损伤表面主要血管引起皮肤坏死;③扩张器未展平,折叠成角;④注水过程中一次注射量过多,阻断皮肤表面血循环,这是导致扩张器从表面外露最常见的原因;⑤注射壶太厚或早期包扎过紧,压迫表面皮肤使之坏死;⑥感染和血肿影响切口愈合或继发表面皮肤坏死。
2.预防及处理方法 ①切口应距扩张器边缘最小1cm,切开时务必垂直切入并达到拟埋植的层次后再剥离,剥离过程中避免用锐利的器械对切口缘的组织反复牵拉;②关闭切口时应分层缝合,并且在距切口1cm左右处将皮瓣与深部组织缝合固定几针,以防止扩张器移位到切口下;③剥离层次要清楚,结扎或电凝止血时离表面皮肤有一定距离;④分离的腔隙周边要比扩张器大1cm,扩张器要展平,如果注液过程中发现扩张囊有折叠成角现象,应加快注液的速度并轻轻按摩使其尽快展平;⑤一次注液量不可过多,如发现表面皮肤颜色苍白,充血反应消失,等待5min后不能回复正常,应立即回抽部分液体直到血循环恢复,也可在注射过程中使用经皮氧分压仪或激光多普勒等仪器检测微循环。
发现扩张器从切口外露,应尽快处理,或进一步剥离后将扩张器向深部埋植,或回抽部分液体,在最小张力下重新缝合切口。如果注射壶外露,可采用体外注射法。若由于扩张部位皮肤破溃,扩张囊外露,应尽快进行二期手术。
(三)感染
1.造成感染的原因 ①切口附近有感染灶;②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③扩张器外露;④血肿;⑤扩张器表面或周围感染灶如疖肿等向扩张囊周围扩散;⑥向扩张囊内注液和更换负压引流瓶无菌操作不严格;⑦全身抵抗力低所致的血源性感染。
2.预防及处理方法 ①严格无菌操作;②术区及附近有感染灶应暂缓埋植扩张器手术;③全身有感染灶时应积极处理;④向扩张器内注射的液体中加入防止感染的药物;⑤积极处理血肿、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
如果扩张器周围发生感染,除红、肿、热、痛等局部表现外,引流液体可变浑浊;严重者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升高,诊断一般比较容易。抗感染的措施有:①全身大剂量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②将扩张囊内液体更换成含抗生素的液体;③早期可直接从引流管中向扩张囊周围冲洗及滴注抗生素,边滴注边引流,后期可切开放置引流管滴注;④加快扩张速度使扩张器展平,减少无效腔。若感染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应取出扩张器,取出扩张器后感染一般都能得到控制。
(四)扩张器不扩张
1.扩张器不扩张的原因 ①扩张器有破损,植入时未能发现;②术中误伤扩张器,特别是缝合关闭切口时误伤扩张器而未发现;③注液过程中压力增加或扩张器粘接部质量不佳而裂开;④导管折叠成锐角;⑤注射壶移位到扩张囊下或翻转;⑥穿刺注液时因注射壶离扩张囊太近而误伤扩张囊;⑦两个扩张器一起埋植时,注液过程中一个扩张器压迫另一个的导管。
2.预防及处理方法 预防扩张器不扩张的关键是术前选购优质扩张器,并于消毒及埋植前仔细检查,特别是埋植前要向扩张器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后检查有无渗漏及破裂。操作过程中避免锐器与扩张器接触。
注射壶埋植部位距扩张囊应有一定距离。如果因扩张器导管折叠、注射壶移位或翻转等原因导致不能向扩张器内注液,可行局部切开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矫正。
(五)扩张皮瓣坏死
1.造成皮瓣坏死的原因 造成皮瓣坏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皮瓣血循环障碍引起,包括皮瓣长宽比例过大、损伤了主要供血血管、蒂部受压,以及皮瓣转移时过于松弛造成皮瓣内血管纡曲,引起血液回流不畅造成淤血和皮瓣下血肿等。
2.预防及处理方法 应严格遵守整形外科皮瓣设计的原则;皮瓣近端和远端尽可能不要超过扩张区;剥离纤维囊壁时要十分仔细,扩张囊要充分展开并保持一定的张力。
如果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等回流不畅的表现,可在皮瓣远端轻微加压包扎以利回流。
(六)其他并发症
1.疼痛 多见于头皮、额区和四肢,以成人多见。注液扩张后期每次注液后可发生剧烈疼痛,有时疼痛难以忍受。可采用少量多次注射、缓慢持续注射和扩张注射液体中加入利多卡因等局部麻药,以局部神经封闭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2.神经麻痹 多见于肢体,面颈区偶有发生,一般为扩张器压迫所致,二期手术后一般能自行恢复。
3.骨质吸收 头部多见,主要是由于扩张器压迫所致,二期手术后2~3个月能自行恢复。
4.肢体水肿 由于扩张器压迫影响淋巴回流所致,二期手术后能自行恢复。
5.头发脱落 少见,因扩张速度过快引起毛囊缺血所致,减慢扩张速度后能自行恢复。
6.颈区压迫表现 包括颈动脉窦受压引起的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一般很少见,回抽部分液体后可恢复。
【典型病例】
病例1:女,16岁。鼻部因外伤后部分缺如2年。一期手术在额部正常组织处植入150ml肾型扩张器,注水时间90d。二期手术沿鼻下部缺损边缘切开皮肤,分离瘢痕组织瓣翻转作为再造鼻孔的衬里,取出扩张囊,按缺损范围设计皮瓣以右侧滑车上动脉为血管蒂旋转覆盖于鼻前部缺损处。额部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再造鼻外形良好,局部瘢痕不明显(图38-2~图38-4)。
图38-2 鼻缺损术前,侧面
图38-3 前额植入150ml扩张器,注水3个月后
图38-4 扩张器取出,滑车上动脉岛状扩张皮瓣转移鼻再造术后
病例2:女,7岁。因烧伤后颈区瘢痕挛缩,致头部上抬受限及胸廓发育不良。第一次手术在颈区及胸壁植入3个扩张器(容量分别为200ml、200ml、300ml),7周完成注水。第二次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效果满意(图38-5~图38-7)。
图38-5 颈前胸部瘢痕
图38-6 颈胸部扩张器植入术注水3个月后
图38-7 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扩张皮瓣转移术
(陈敏亮)
参考文献
[1] 王其芳,等.扩张头皮修复瘢痕性秃发1例.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88,4(3):174.
[2] 艾玉峰,鲁开化,等.国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用于烧伤晚期整形.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88,4(4):427.
[3] 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6-211.
[4] 张涤生,冷永成.整形外科手术图解.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7-164.
[5] 张涤生,金一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烧伤晚期整复.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85,1(4):241.
[6] 查之坤,戴永贵.现代美容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447-457.
[7] 愈宝梁,等.应用国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瘢痕挛缩畸形.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88,4(4):249.
[8] 鲁开化,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适应证与并发症(临床应用100例分析).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88,2(3):43-45.
[9] 鲁开化,艾玉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10-18.
[10] 黎鳌,杨枫,郭恩覃.手术学全集:整形与烧伤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95-443.
[11] 王炜.整形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4-323.
[12] 盛志勇,郭恩覃,鲁开化.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34-367.
[13] 陈敏亮,等.扩张器在烧伤后期修复中的应用.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1):17-19.
[14] Adamson JE,et al.Nasal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ezpanded forehead flap.Plast Reconstr Surg,1988,81(1):12.
[15] Antonythyn O,et al.Tissue expansion in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Plast Reconstr Surg,1988,82(1):58-68.
[16] Antonythyn O,Gruss J S,Mackinnon S E,et al.Complications of soft tissue expansion.Br J Plast Surg,1988,41(3):239-250.
[17] Bannerot h,Garnier D.Forum on tissue expansion,fast continuous tissue expansion,a 3-yuars evaluation of its use form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8 cases.Ann Chir Plast Esehet,1993,38(1):41-47.
[18] Lundborg G,Rydevik B.Effects of stretching the tibial nerve of the rabbit.J Bone Joint Surg,1973,55(2):390-401.
[19] Mackinnon S E,Gruss J S.Soft tissue expanders in upper limb surgery.Journal of Hanf Surgery,1985,10(5):749-754.
[20] Milner RH,et al.The effect of tissue expansion on peripheral nerve.Br J Plast Surg,1988,42(4):414-421.
[21] Nordstrom RE,et al.Auricle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help of tissue expansion.Facial Plast Surg,1989,5(4):338-346.
[22] Quaba A,et al.Reconstruction of a Posttraumatic ear defect rsion tissue expansion:30 year after Neunann.Plast Reconstr Surg,1988,82(3):521-524.
[23] Stark GB,Hong C,Futrell JW.Rapid elongation of arteries and veins en rats with a tissue expander.Plast Reconstr surg,1987,80(4):570-5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