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液工作站
输液管理系统一般由输液泵、注射泵和监护工作站组成,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库信息管理等手段实现对患者输液过程进行动态监护和集中管理。实现输液的集中监控、量化管理是输液管理及临床护理模式上的一次变革,提升了现代化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的】
1.高精度的流速控制。
2.压力管理,可实时监测管路中突然的压力上升与下降。
3.具有事件记录功能。
4.完善的报警功能:具备注射器机械故障报警、输注过程中的压力故障和容量故障报警、电力控制故障报警。
5.单个注射泵可组合在工作站中使用,也可拆卸独立使用。
【用物准备】
1.评估患者情况,向患者解释配合操作
2.输液模块、注射模块、工作站基地(图1-2)。
【操作步骤】
1.检查仪器各部件的电源线、数据线和输液管路是否连接正常。
2.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3.连接好患者。
4.连接每位患者与泵相匹配。
图1-2 输液工作站模块
5.根据患者病情设参数。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做好输注管路与仪器的匹配工作。
2.及时处理报警。
3.及时观察患者注射部位皮肤。
(邵小平 李 娜)
(二)输液泵的使用
【目的】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按照设定的流速使药物均匀、精确、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精确性、可靠性。
【用物准备】 输液泵、配套的输液泵管、输液架、电源、治疗盘、按医嘱备药、输液用物等。
【操作步骤】
1.做好解释并核对,取得患者的配合。要告知患者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调节输液泵;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在治疗室按医嘱配好液体(经第2人核对),备齐用物置于治疗盘内,至患者床边。
3.将输液泵置于输液架适当位置,旋钮固定。接通输液泵的电源,打开开关。
4.按常规静脉输液方法排气。打开输液泵门,将输液泵管软管部分夹入泵槽内(确保莫菲滴管呈垂直状态,以准确检测输注液体的滴注情况),关闭泵门,注意不要压迫管道。
5.按静脉输液原则进行静脉输液。
6.分别设置输液总量(ml),输液速度(ml/h)。按“启动”/(“start”)键。
7.输液期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出;滴注是否通畅;输液泵有无报警,是否正常运行。填写“输液巡视卡”。
8.输液结束,按“停止”(“stop”)键,关闭开关,拔除输液针头,安置患者。回治疗室后一次性用物按规定分类处理,输液泵用消毒液擦拭机身及各部件,妥善保管。
【注意事项】
1.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2.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4.启动泵之前检查管路安装是否合适,有无扭曲,接口有无松动及渗漏等情况。
5.交流电压、设定容量等应符合输液泵的电源要求。使用适宜环境温度为15~40℃,以保证机器正常准确运行。
6.常见的报警原因有:管路有气泡或排空,管路堵塞,管路脱落,输液完成,开门报警,电压不足。
(尤秀丽)
(三)注射泵的使用
【目的】 注射泵是一种新型的泵力仪器,既可定时控制药物用量,避免因药物浓度大小波动而产生不良反应,又保证药物的最佳血药浓度的泵力仪器。它可将少量液体和药物精确、恒量、恒速、持续地泵入体内,达到剂量准确、定时定量、给药均匀的作用。常用于ICU、CCU、儿科、胸心外科等重症患者的治疗。
【用物准备】 注射泵、50ml专用注射器、专用延长管、电源、无菌注射盘、按医嘱备药、输液用物等。
【操作步骤】
1.解释、核对,取得合作。告知患者注射泵的目的,注入药物的名称、速度;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调节注射泵;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检查注射泵的电路,电源距离和仪器状态(若预用泵内蓄电池作为动力,应先充足电源)。
3.按医嘱配好药物,由第2人核对,用专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放入无菌盘内,至病人床边。
4.接通注射泵的电源,打开开关,连接延长管排气,将注射器置于泵体夹内,推动滑坐至可注射状态。
5.按静脉注射原则进行静脉穿刺,连接延长管。
6.根据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选择给药的速度。按“start”键,可见注射指示标志(绿色的三角形箭头)在闪动。
7.用药期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出;点滴是否通畅;有无报警。填写“输液巡视卡”。
8.检查推注泵是否正常运行,各项指示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9.观察病情,询问患者的反应。
10.输液结束,按“停止”(“stop”)键,关闭开关,拔除输液针头,安置患者。回治疗室后一次性用物按规定分类处理,推注泵用消毒液擦拭机身及各部件,妥善保管。
【注意事项】
1.随时查看注射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2.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4.严格无菌操作,每抽吸一次药液须更换注射器。
5.配药时应排尽气体,防止将空气压入血管内。
6.使用时将药物参数[μg/(kg·min)]准确换算成泵的固定输入参数(ml/h),然后输在泵内显示器上。
7.注射器内的药物即将输完前应提前备好药物以便及时更换,保证使用药物的连续性。
8.使用硝普钠等避光药物时,应用避光纸遮盖注射器,并使用避光延长管,以保证药物的效价。
9.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清洁注射泵表面污垢、残液,防止腐蚀机器,并由专人保管,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10.常见的报警原因有管道受压或扭曲、滑坐与注射器分离、药液注完等。
(尤秀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