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脓肿切开引流的应用
(1)腹腔脓肿切开引流
①肝脓肿:小的脓肿或多发散在的脓肿,一般经过非手术治疗可自行吸收而愈合。较大的脓肿,患者全身反应重,经抗生素等治疗后仍不能控制感染,需切开引流。开腹或腹膜外切口,切开脓肿,吸净脓汁,并把脓肿内分隔也分开,放引流管。最好放蕈状管,在肝切开口固定,引出体外,每天观察引流量,必要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冲洗脓肿,直到脓肿缩小,无引流物引出,还可观察脓肿大小,无条件者,可注生理盐水试验,注入多少水就表示脓肿大小,可拔管。
②腹腔脓肿:膈下脓肿、肠袢间脓肿、盆腔脓肿等,根据脓肿大小、部位、与腹腔脏器关系,在腹部找到适当部位切口,分层进入腹腔,把肠管等脏器分开或推开,先穿刺抽出脓汁,证明是脓肿,而后切开放出脓汁,在切开前应用纱布保护好周围,以免污染腹腔。而后根据脓肿大小,放入适合的引流管,固定好并从腹壁戳创引出体外,持续引流,可以接引流袋,也可以接负压引流。可放置双套管引流管,既可引流,又可冲洗。
图1-4 各式引流管
③盆腔脓肿引流:盆腔脓肿是腹腔感染,如脏器穿孔、脏器外伤等。盆腔位置是腹腔的最低位,该处易积存渗出物、肠内容物等,感染而形成脓肿。确诊为脓肿后,经保守治疗不能消除时可切开引流。常用方法是:患者取截石位,患者排空尿(或导尿),肛指摸脓肿,长针穿刺抽出脓汁,用长血管钳顺穿刺针刺入脓肿内,用力分开脓肿,脓汁立即流出,可顺分开的脓肿口放入烟卷引流,脓肿被下腹部的内脏压迫而缩小,很快愈合。
(2)肛旁脓肿:肛旁脓肿是由于肛周感染形成,疼痛较重,影响患者行走。由于疼痛,使排便受到影响,患者十分痛苦,此时应切开引流。确定脓肿形成,在脓肿成熟时,找到表面最薄处,以肛门口方向放射状切口,脓汁流出,患者痛苦立刻减轻,排净脓汁后,可放一橡皮条引流,包扎并每日换药,最后可能形成肛瘘。
(3)体表感染形成脓肿:已有明显波动后,可顺皮纹切开,脓汁流出,排净脓汁后,可放橡皮条引流,也可放置凡士林纱布条引流,引流后脓汁排净,逐渐愈合。
(4)疖肿:已有脓肿形成,并破溃,但脓头阻塞,脓汁不能排出,此时可用尖头剪刀将脓腔剪破,其方法是一叶剪刀轻轻放入脓肿开口,迅速剪破,脓汁很快排出,患者痛苦减轻,可顺切开口,塞入细纱布条引流,甚至放几根线头引流也可。
(5)脓肿可穿刺抽脓和穿刺置管引流:表面较浅的脓肿可穿刺抽脓,脓汁抽出后,脓腔缩小,逐渐愈合。深部脓肿,如肝脓肿,可穿刺抽脓汁后,置管引流,将脓汁引出,脓腔逐渐缩小而愈合。
2.胰腺脓肿引流 重症胰腺炎时,胰腺坏死形成胰周脓肿,可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汁,并放置引流管。坏死性胰腺炎、胰周脓肿是重症胰腺炎后期的表现,此时要进行胰周坏死组织的清除和引流。在手术清除时要彻底把坏死组织及脓汁清除干净,在脓腔及胰周放双套管引流。术后可顺细管冲洗脓腔,使剩余坏死组织及脓汁引出,逐渐愈合。有时一次还不可能清除彻底,因为胰腺有继续坏死的可能。另外,胰腺组织间隙的坏死组织脱落到脓腔,不可能从引流管引出,积聚增多,影响全身情况时,又需手术引流。同时,有的胰腺引流彻底,但两侧结肠旁沟形成的坏死组织也需清除引流。胰周坏死组织及脓汁引流需放多根引流管引出,在胰头、胰尾、胰后以及双侧结肠旁沟均放置引流管。
3.手术后引流
(1)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这种手术创面大,术后渗血渗液多,脾床处积液易并发感染,形成脾窝部脓肿,一般术后放置于脾窝处的引流管,常用血浆管引流,应放置两根引流管较好,也可放置双套引流管。这样可把腹腔内渗血渗液引出,可预防积液感染。
(2)肝切除术:肝肿瘤(如肝癌)切除、或肝外伤行肝切除后,于创面或在肝下放置引流管。肝切除后可有渗血,渗漏胆汁及破碎肝组织,这些液体和组织积存也可感染,因此放置引流管把上述物质引出,对预防因积液引起的感染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放置两根血浆管或双套管,术后根据引流物的多少及性质来决定拔管时间。
(3)胰腺手术
①胰腺肿瘤剜除:这种肿瘤切除常引起胰瘘,故应放置引流。如胰岛素瘤、胰腺良性肿瘤等,应放置血浆管或蕈状管于胰腺创面上,术后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情况。如有胰瘘,需保护好引流管,有时3~4个月可使引流量减少,甚至无引流液后拔除。如术中看到主胰管损伤,应行胰肠吻合,也放预防性引流管。
②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胰腺近端缝合,但为防止胰瘘的发生,在创面上也放引流管,可放血浆管引流,也可放其他引流管,术后根据情况拔管。
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种手术创伤大,渗血、渗液多,手术后多数在胰管及胆管放引流管,从空肠引出,也有不放者,但胰肠吻合口处及胆肠吻合口处应放引流管,多采用血浆管或其他引流管。除把创面渗血和渗液引出,预防积液感染外,还可预防吻合口瘘。
(4)胃十二指肠手术
①全胃切除和胃近端切除:手术创伤大,应于胃床及膈下放置引流管。可用血浆引流管,也可用双套管引流。这种预防性引流是必要的。有准备的胃远端切除,一般不放置引流管。
②十二指肠手术:十二指肠外伤,无论行憩室化手术还是改良憩室化手术,或是行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十二指肠周围均应放置引流管,多采用两根血浆引流管或双套管,只要把积液引出就不会积存在膈下或肝下引起感染,万一发生小的瘘,只要引流通畅,也可愈合,因此引流管的作用是很大的。
(5)结肠切除术
①左半结肠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两侧结肠旁沟创面大,渗血渗液多,可放引流管,多采用两根血浆引流管,从侧腹壁引出。
②全结肠切除:创面大,渗液多,必须两侧腹均放引流管,左右侧腹各放血浆引流管两根,预防腹水发生感染。
③直肠癌前切除:这种手术无论是手工吻合还是吻合器吻合,均应放置引流管。常用血浆管或双套管引流,除引出渗血渗液外,还可预防吻合口渗漏。应将引流管放于直肠后、骶前间隙较好。
(6)腹部巨大肿瘤切除:腹部巨大肿瘤切除创面大,虽然完善止血,但术后渗液渗血多,必须放引流管把渗液渗血引出,以免积存于腹腔引起感染。
(7)其他手术
①甲状腺手术:甲状腺血管丰富,行腺瘤切除、次全切除、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均应放引流管。多数情况下用软胶管引流,单纯腺瘤切除放橡皮片引流即可。
②乳腺切除、乳腺根治术后需放引流管引流:将引流管放于皮下腋窝处,该处易积液,使皮肤不能和胸壁愈合,积液感染形成窦道,久治不愈。放置血浆管或软橡胶管引流,并用负压吸引,使创口很快愈合。
③一些表浅肿瘤切除:有死腔者,放橡皮条或橡皮管引流,使死腔很快消灭而愈合,否则积液会影响愈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