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根据病情需要,胆管内径大小选择合适的T型管,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
2.T型管应固定好,防止脱出。T型管放入胆管内,应上下活动T型管,确定放入胆管内,如活动受限,可能放在夹层内,应重新置入。缝合胆管切开口时,上下两端可用0号丝线或1号丝线缝合,边距1.5mm即可,不能缝合得太多,以防胆管狭窄。T型管应固定,以往用肠线(3-0号)缝合,先缝合T型管上下胆管,然后将肠线结扎在T型管上,现在用可吸收线,缝合方法同上。肠线7~10d吸收,可吸收线1个月吸收,无论哪种线固定T型管,胆管要缝合少许,否则拔管时易撕破胆管,发生胆汁漏,甚至胆汁性腹膜炎。
3.T型管经腹壁戳创引出,不能拉的过紧,要留有余地。拉得过紧,患者术后腹胀可能把T型管拉出。T型管在腹部皮肤也要缝合固定。腹带不能压迫T型管,应从腹带孔隙引出。
4.T型管拔除: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拔管时间,拔管前最好经T型管造影,了解胆道情况。如胆管无扩张、无残石等异物,十二指肠通畅,可拔管。
5.如不慎脱管,应立即再经窦道放管,最好是乳胶管,但乳胶管较软,不易放入,故多数情况下放入适当的导尿管。如脱管时间过长,超过6h或更长时间时,一般从窦道放管难以成功。如无不良反应,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腹部压痛、甚至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者,需剖腹探查,重新安置T型管,并吸净胆汁冲洗腹腔,同时肝下及小网膜孔放引流管。
6.Y型管放置:多用于胆肠吻合时。
(1)Y型管放入胆管,两Y型管的短臂放入左右肝管,并将Y型管缝合固定在胆管黏膜上,以防脱出,但缝合黏膜时针不可缝得过深,以免将深部的门静脉缝住,缝合少许黏膜即可,并缝合Y型管固定。Y型管长臂应通过空肠潜行一段穿出,并荷包固定,最后经腹壁戳创引出体外,腹壁皮肤也要固定,同样Y型管不能拉得太紧,避免腹胀使Y型管脱出。
(2)Y型管放置的情况,是支撑还是引流,也要根据情况拔管,拔管前最好经T型管造影,了解胆管内情况,吻合口是否通畅等,再决定拔管。如造影发现Y型管已脱到空肠内,可拔管,因为已无引流意义。
(3)Y型管放置一定要固定好,再空肠潜行一段穿出并荷包缝合固定,从腹壁戳创引出,穿出口的腹膜要固定,腹部穿出口的皮肤也要固定,以防Y型管脱出。如Y型管术后已脱出,无法再放管。
7.T型管或Y型管放置的部位
(1)T型管直接从切开的胆管口引出。如果胆管对端吻合,T型管应从吻合口上或下戳创引出,绝对不能从吻合口引出。
(2)Y型管引出部位最好是从空肠内潜行一段引出,这样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也可从上提的空肠断端引出,也可从肝脏穿出引流,即相当U型管样引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