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遗尿艾灸治疗

小儿遗尿艾灸治疗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证。年龄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1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方称遗尿症。本病临床上分肾气不足、脾肺两虚、下焦湿热3型,治以补气固涩或清利湿热。以隔附子饼灸为主治疗,个别穴位不便放饼者则采用艾条温和灸。下焦湿热者不宜用艾灸,可用针刺治疗。

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证。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尿床不属病态。年长小儿因贪玩少睡、过度疲劳、睡前多饮等偶然尿床者也不作病论。年龄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1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方称遗尿症。本病临床上分肾气不足、脾肺两虚、下焦湿热3型,治以补气固涩或清利湿热。

【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

1.肾气不足 睡中尿床,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脾肺两虚 睡中尿床,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缺乏,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3.下焦湿热 睡中尿床,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面赤唇红,口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二)治疗方案

1.治法 肾气不足者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脾肺两虚者益气健脾,培元固涩;下焦湿热者清热利湿,调理膀胱。以隔附子饼灸为主治疗,个别穴位不便放饼者(如三阴交)则采用艾条温和灸。下焦湿热者不宜用艾灸,可用针刺治疗(参见《中医针刺疗法教程》)。

2.处方 主穴:中极、膀胱俞、关元、三阴交。辨证配穴:肾气不足加肾俞、命门;脾肺两虚加脾俞、肺俞;下焦湿热加曲骨、阴陵泉。

3.疗程 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4.方解 中极、膀胱俞分别是膀胱经的募穴和俞穴,合而为用属俞募配穴,可调理膀胱,以助对尿液的约束能力;关元补益肾气,培元固涩;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理肝、脾、肾而止遗尿。肾气不足加命门、肾俞以补益肾命,培元缩尿;脾肺两虚加脾俞、肺俞补肺脾之气以止遗尿;下焦湿热加曲骨、阴陵泉清热利湿、调理膀胱。

【腧穴定位】(图19-1)

图19-1 小儿遗尿艾灸穴位

【操作流程】

(一)隔附子饼灸

1.取生附子切细研末,用黄酒调和作饼,大小适度,厚约0.4cm。

2.中间用针插数孔,置于穴位上,以中艾炷放置其上点燃施灸。

3.附子饼干焦后再换新饼,灸至肌肤温热、局部皮肤红晕为度,一般灸3~5壮。

(二)艾条温和灸

1.根据治疗取穴方便,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

2.选用纯艾条,点燃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cm固定熏烤。

3.灸至皮肤红晕即可,一般每穴灸约5分钟。

【重点提示】

1.艾条温和灸时为防止烫伤,施灸者应用示、中两指放在施灸穴位两侧,感受温度。

2.隔附子饼灸时若患儿感到灼热疼痛难忍,可将附子饼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

3.施灸时嘱患儿不要动,防止烫伤。

【技术要领】(图19-2~图19-7)

图19-2 中极、关元:隔附子饼灸3~5壮

图19-3 膀胱俞:隔附子饼灸3~5壮

图19-4 三阴交:艾条温和灸约5分钟

图19-5 肾俞、命门:隔附子饼灸3~5壮

图19-6 脾俞:隔附子饼灸3~5壮

图19-7 肺俞:隔附子饼灸3~5壮

【专家点睛】

1.隔附子饼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对畏灸患儿或后期巩固疗效时,可用代温灸膏贴敷上述穴位治疗。

2.在治疗期间家长要配合医生治疗,培养孩子按时排尿的习惯,夜间家长要定时叫醒患儿起床排尿。

3.患儿注意临睡前少饮水,并排空小便。

4.家长要消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和勇气,不要因尿床而打骂孩子。

5.积极查治可能引发小儿遗尿的其他病症。

参考文献

[1] 陆寿康主编.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5-87.

[2] 冯淑兰主编.刺法灸法学技能实训[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2-111.

[3] 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7-1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