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肾衰竭病人少尿期主要死因

急性肾衰竭病人少尿期主要死因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证心悟:本例患者无尿30小时,诊断为急性肾衰竭。以无尿为表现的急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急性肾衰竭由少尿期转入多尿期,则应用温补法,以益肾气固津液。根据无慢性肾病史、无贫血,双肾大小正常等要点,我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西医认为急性肾衰竭最基本的发病机制是中毒与缺血。我推测为气血不和导致急性肾衰竭。由此我认为理气活血也是治疗急性肾衰竭方法之一。

病例1

患者刘某,男,75岁。1996年1月23日入院。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史。1周前咳喘发作。入院时无尿已达30小时。

查体:体温36.8℃,脉搏11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88/60mmHg。危重病容。口唇发绀,半卧位。两肺散在干湿啰音,心音低钝,偶闻期前收缩(早搏)。腹部平坦,膀胱区叩诊无浊音,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红细胞5.32×1012/L,血红蛋白132g/L,白细胞14.9×109/L,中性粒细胞85%,血小板154×109/L。肾功能:尿素氮21.3mmol/L,肌酐358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6mmol/L,钾离子3.4mmol/L,钠离子120mmol/L,氯离子88mmol/L。入院当天输液2500ml(含氯化钠4.5g),静注呋塞米40mg,多巴胺140mg,用头孢菌素抗感染。

1月24日。24小时尿量为100ml,未见水肿。血压96/70mmHg。输液3350ml(含氯化钠6.5g),静注呋塞米300mg,多巴胺200mg。

1月25日。24小时尿量为300ml,下肢出现轻度水肿。大便秘结已5天。血压100/70mmHg。输液2000ml(含氯化钠9g),静注呋塞米100mg,多巴胺60mg。

证候:少尿,下肢微肿,大便秘结,腹胀,纳呆,口渴,乏力,舌淡红边有齿痕,脉细数。

病机:湿热瘀盛,气阳两虚。

治法:攻逐二便,清利湿热,益气养阴。

处方:黑白丑(各)6g,白茅根30g,芦根30g,泽泻12g,麦冬12g,太子参15g,猪苓15g,茯苓15g,白术10g,川石斛10g,浙贝母20g。每日1剂,水煎服。

1月26日。大便已解7次,黄色稀便。24小时尿量增至1720ml。下肢仍有轻度水肿。血压128/72mmHg。输液2150ml。

1月28日。24小时尿量增至4080ml,夜尿多达5次,大便1次,溏稀。水肿消失。血压148/60mmHg。中医辨证为湿热之邪消退,阳气亏损。改用益气温肾法。

处方:太子参20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茯苓12g,补骨脂12g,熟附片3g。每日1剂,水煎服。

1月30日。呼吸平稳,胃纳增进。24小时尿量为1920ml。血压164/74mmHg。血常规:红细胞4.96×1012/L,血红蛋白121g/L,白细胞8.3×109/L,中性粒细胞68%,血小板222×109/L。肾功能:尿素氮11.7mmol/L,肌酐163.4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3mmol/L,钾离子4.7mmol/L,钠离子128mmol/L,氯离子94mmol/L。

1月31日。一般情况良好,出院。

临证心悟:本例患者无尿30小时,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诱发原因与肺部感染、血容量不足有关。西医学治疗方法主要有积极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以无尿为表现的急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早在明代张景岳对此病已有深入的认识,他在《景岳全书》中说:“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为急证也。”

病情紧急时邪气盛,湿热壅结,二便不通。中医治疗非用攻逐法不可。我在方中重用黑白丑为君药。由于患者年老体衰,同时配伍了益气养阳药以扶助正气。正是在攻逐二便后,患者大便日行7次,24小时尿量与日俱增,肾功能明显改善。便秘一解除,即停用黑白丑。急性肾衰竭由少尿期转入多尿期,则应用温补法,以益肾气固津液。攻、助、停、补,正是本例中医医术应用的成功之处。

病例2

患者林某,女,64岁。2012年3月16日初诊。近1年来肾功能时好时坏。今年1月曾在南京市某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经治疗后血肌酐由159.81μmol/L下降到114.4μmol/L,不久出院。然而前天复查肾功能,血肌酐再度上升至252μmol/L,乃来我院求治于中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病史。

查体:血压146/72mmHg。体形中等,营养良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未扪及肿块。双下肢无水肿。尿常规(-)。血常规:红细胞4.87×1012/L,血红蛋白168g/L,白细胞7.1×109/L,中性粒细胞53%,血小板260×109/L。肾功能:尿素氮12.3mmol/L,肌酐252μmol/L,尿酸307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9.7mmol/L,钾离子4.7mmol/L,钠离子139mmol/L,氯离子98mmol/L。

证候:情绪不稳定,或急躁易怒,或忧郁悲伤,梦多,腰痛不明显,有时尿频,有时偏头痛,纳可,大便干结如栗状,舌暗红有紫气,苔薄白,脉细弦。

病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柴胡10g,白芍24g,当归15g,丹参15g,郁金10g,川芎15g,枳壳10g,生蒲黄(包)12g,山药15g,猪茯苓(各)15g,制大黄15g,炙甘草3g。21剂。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口服血塞通胶囊,每日3剂,每次2粒。

2012年4月13日二诊。服以上中药后精神好转,周身舒畅,大便成棉条状,舌红苔薄白,脉细。肾功能复查:尿素氮8.02mmol/L,肌酐136μmol/L,尿酸346μmol/L。治疗有效,守方再进21剂。

2012年5月9日三诊。患者眉开眼笑,告诉我前天已在单位职工医院复查,肾功能已完全正常。肾功能:尿素氮4.02mmol/L,肌酐73.1μmol/L,尿酸288μmol/L,血糖5.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3.0mmol/L。予逍遥丸、血塞通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调理。随访半年,肾功能一直在正常范围。

临证心悟:本例患者虽然多次血肌酐升高,甚至达到252μmol/L,但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却属误诊。根据无慢性肾病史、无贫血,双肾大小正常等要点,我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西医认为急性肾衰竭最基本的发病机制是中毒与缺血。联系本患者近1年来肾功能时好时坏,而且有情绪不稳定、舌发紫、脉细弦等特点,辨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我推测为气血不和导致急性肾衰竭。如果治疗得当,肾功能恢复;如果失治或误,急性肾衰竭可转化为慢性肾衰竭,病情就会不可逆转。经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治疗,本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一直稳定。由此我认为理气活血也是治疗急性肾衰竭方法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