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特吾尔某,男,蒙古族。42岁。2004年3月15日初诊。胸骨部灼热,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2个月,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
证候:胸腹部胀满不适,伴有灼热感,食欲减退,进食后胃脘胀满更甚,时有嗳气,大便干结难结,2~3天一行,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湿热中阻,气血不和,胃阴亏虚。
治法:调和气血,清利湿热,兼养胃阴。
处方:牡丹皮10g,栀子5g,柴胡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5g,麦冬15g,石斛15g,浙贝母15g,法半夏10g,青陈皮(各)5g,丹参15g,车前草15g,猪茯苓(各)15g,炙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服用大蒜素胶囊,每日3次,每次400mg。
2004年3月19日二诊。胸腹部胀满灼热感减轻,食欲增进。上方加枳实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4年3月26日三诊。已无不适感,大便已软。患者对中药的疗效表示满意。
3月27日新华医院胃镜复查示幽门螺杆菌(Hp)+,未再提及真菌性食管炎。
临证心悟:199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王成林、林贵主编的《罕见病少见病的诊断与治疗》一书,将真菌性食管炎列入罕见病少见病。
大蒜是药食两用的植物。由大蒜中提取的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多种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是,大蒜性热,乃耗伤胃阴,单用大蒜素对本例患者显然不适合。
本例患者是蒙古族牧民,性格豪爽,嗜好饮酒,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既导致气血不和,又消烁胃阴。用丹栀逍遥散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所谓罕见病少见病的真菌性食管炎经中医治疗仅用10天时间就基本治愈,我自己都有点不相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