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陈某,女,27岁。1993年9月6日初诊。患病2年余,在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经用多种抗生素、激素并多次输血以及补充维生素等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近半年来在家中卧床不起,几乎丧失劳动力。
查体:极度消瘦,体重43kg,营养欠佳,贫血貌,无黄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皮下脂肪少,左下腹部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常规:白细胞7.9×109/L,红细胞3.14×1012/L,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196×109/L。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部充血水肿,有出血点和溃疡灶,溃疡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粪便未找到阿米巴原虫,未培养出痢疾杆菌。
证候:大便泄泻已经年累月,日行4~6次,甚则10余次,带脓血泡沫,有里急后重感,腹部隐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神疲乏力,声低气怯,四肢不温,畏寒,纳呆,进食少,睡眠浅易醒,精神抑郁,时悲伤欲哭,月经不调量少;舌体瘦小,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病机:湿热未清,肝脾不和,气血两亏。
治法:清化湿热,调和肝脾。
处方:苍术10g,黄柏6g,薏苡仁15g,地榆15g,车前草15g,柴胡10g,白芍15g,枳实12g,广木香10g,当归10g,干姜3g,猪茯苓(各)15g,椿根皮15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1993年10月3日二诊。患者坚持每天服用中药汤剂,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日行2~3次,无脓血,腹痛消失,食欲增进,精神好转,肢体温和。乃调整处方:柴胡10g,白芍12g,当归10g,白术10g,地榆12g,椿根皮12g,车前草15g,广木香5g,薏苡仁15g,茯苓、茯神各15g,葛根15g,六神曲10g,山药15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半年后看望患者,体重增加至47kg,已恢复工作,经营日用百货。家属致谢,激动地说:“病已深重,不是癌症但似癌症。我们已经没有信心了。想不到吃中药好转得这么快啊!”
临证心悟: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治疗困难。西医用抗生素与激素,出于无奈。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中休息痢范畴,病情严重时演变为虚劳,本例便是。虽然不是癌症,然而腹泻已有2年之久,食欲差,胃纳少,无以荣养机体,导致极度消瘦,皮包骨头,所谓恶病质也。我当时正值休假回家乡,高中老同学、恒丰包装印刷厂厂长诸茂盛与我讲起患者很可怜,要我务必想法救救她。休息痢与湿热痢有所不同,因湿热病邪留恋,但邪气不盛,正气已伤,则祛邪不能伤正为要义,医者不能不明。另肝脾不和气机不利也是休息痢的病机之一。
总之,我认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一病,西医长于诊断,中医长于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