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孙某,男,55岁。2001年4月4日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伴发热间作2周入院。1994年起患者经常出现水肿,伴蛋白尿迁延不愈,血压增高,先后在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及江苏省中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医生要求做肾活检,患者拒绝,长期服用中药,并配合西药,症情较稳定。3月22日旅游返回后夜间突然发热恶寒,周身疼痛、乏力,服用清开灵、诺氟沙星等药物2天后发热消退。4月2日夜间再次发热恶寒,且食欲下降,甚则泛恶,在门诊服药疗效不佳,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收住病房。近2周无咽痛咳嗽,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
查体:体温38.6℃,呼吸16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42/80mmHg。肾区叩击痛(-),四肢关节无红肿与畸形,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白细胞5.1×109/L,中性粒细胞67%,淋巴细胞26%,红细胞3.49×1012/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293×109/L。尿常规:蛋白(+),细胞13个/HP,白细胞5个/HP。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稍增粗。腹部B超示胆囊壁粗糙,肝胰脾双肾输尿管等未见明显异常。予静注环丙沙星,每12小时1次,每次0.2g。
证候:发热恶寒,周身疼痛乏力,纳呆,大便1~2天一行,口微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病机:外感风热,兼胃气不和。
治法:疏散风热,兼和胃气。
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0g,桑叶15g,甘菊花10g,防风12g,车前草15g,香薷10g,厚朴5g,法半夏10g,陈皮5g,白扁豆15g,板蓝根15g,白茅根15g,炙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住院当天夜里起未再发热。热退后。食欲正常,无明显不适。4月7日停用环丙沙星。中段尿培养连续3次均阴性。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23U/L,碱性磷酸酶40U/L,γ-谷氨酰转肽酶24U/L,尿素氮7.1mmol/L,肌酐108μmol/L,风湿四项:血沉11mm/h,抗“O”<500U,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28.2mg/L。
4月13日夜间发热恶寒复发。血常规无明显变化。
4月14日查房。体温38.2℃。
证候: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两少腹隐痛,纳呆,脘痞,口苦,舌红苔薄白,脉细。
病机:邪犯少阳。
病机:和解少阳。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枳壳10g,陈皮3g,青蒿10g,板蓝根15g,生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16日起体温正常。中药继服。观察3周未再发热,乃出院。
临证心悟:本例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何发热?未能明确。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且用抗感染药物病情仍复发。初步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属于外感发热范畴。发热伴恶寒,为风邪犯肺的特点;又大便2天一行,且口渴舌红脉数,考虑为风热证。开始用银翘散、桑菊饮出入组方。
入院后当天夜里发热即消退,然而不久发热再次发作,住院前后联系起来已是第三次。我不得不重新在辨证施治上下功夫。恶寒发热伴纳呆、脘痞、口苦已经具备少阳病的条件,此外,我还发现,三次发热有一定的间隔,均为8天,每次发作时间持续均为2天,“发作有时”,诊断邪犯少阳便毫无疑问了。用小柴胡汤治疗,药到病除。
在我的认识中,我一直认为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疟疾。疟疾与少阳病十分相似,然而疟疾的发热大多间日而作,也有间二日而作的。外感发热具有少阳病特点,发热间隔八日而作的恐怕罕见。我仅仅发现这一例,故记录在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