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欧阳某,女,25岁。1996年3月19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3年,在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屡经中西医治疗乏效。否认高血压病史。
证候:稍感风寒则鼻痒,鼻流清水,喷嚏频作,不咳嗽,四肢不温无论冬夏,伴痛经,易疲劳,食欲一般,大便正常,唇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无力。
病机:阳气不足,易感风寒。
治法:温阳祛风散寒。
处方:制附子15g,生麻黄12g,细辛6g,炙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川芎10g,干姜3g,桂枝6g,白芍15g,炙甘草5g,大枣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6年3月26日二诊。鼻痒减轻,流涕明显减少,不再打喷嚏。睡眠亦好,无心慌。口微渴。舌脉无变化。BP126/72mmHg,心率84次/分,律齐。
处方:制附子12g,炙麻黄10g,细辛3g,炙黄芪45g,白术15g,防风10g,桂枝3g,白芍15g,当归12g,熟地黄12g,炙甘草5g,大枣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6年4月20日三诊。四肢温和,不再鼻痒流涕,且月经来潮无腹痛。嘱服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
临证心悟:过敏性鼻炎在中医看来似乎是风寒表证,其实治疗并不容易。本例患者已患病3年,此前几乎无效果。分析前面中医处方寒热夹杂,攻补兼施,潮流使然也。
我在诊查本例时注意到两个特点,一是四肢不温无论冬夏,鼻流清涕终年皆发,二是伴痛经。我考虑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是过敏性鼻炎的现象,阳气不足无力卫外是过敏性鼻炎的本质。
在确立温阳祛风散寒治法的基础上,我选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玉屏风散三方合用。其中制附子用量较大达15g,但我不采用久煎的做法。我认为附子有毒性,温阳散寒才有效果,才称为中医的附子。细辛用量达6g,也不足为怪。药房常常以“辛不过钱”为理由将处方退回来。其实“辛不过钱”一说出于宋代陈承,陈承的学术见解是用细辛粉末易中毒,他并没有说细辛入汤剂煎煮也有此限制,请读者务必明白这一点。麻黄是一味作用广泛的重要药物,生用为解表,炙用为平喘。麻黄有毒性,尽管以往本草学著作一脉相承说无毒。即使辨证很正确,麻黄有时仍可能导致口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因此麻黄用量限制远比附子细辛要严格。我多年来用麻黄的最大量在15g以下,且以不久用为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