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味下瘀血汤

加味下瘀血汤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诊服下瘀血汤约40剂后,浮肿减轻,面色由黑转黄,面部蜘蛛痣已退,但胸、手、颈部有蜘蛛痣,舌上瘀斑已消失,两胁切痛,小便黄,腰酸背痛,现面部下肢仍有浮肿。春华先生特别指出,应用下瘀血汤,大黄生者初服可引起便溏次数增加,但连续服用即转正常,但若对大黄特别敏感者,可用制大黄。对于晚期肝硬化腹水,主证亦在“肝血瘀积”,也用下瘀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组成】 当归9克,制大黄9克,土鳖虫3克,桃仁6克,紫苏梗9克,茯苓9克,枳壳9克。

【功用】 活血化瘀,健脾益阴清热。

【适应证】 慢性肝炎,肝硬化。周身浮肿,腹水,蜘蛛痣。

【姜氏临证心得】 曾治郑某,男,37岁。初诊:1971年12月28日。1962年患肝炎,6年前转为慢性肝炎,3年前肝于胁下三指半可触及,质地硬,脾左肋下一指半可扪及,腹部无转移性震荡浊音,腹壁静脉曲张。面色晦黑,胸、手、颈均有蜘蛛痣,周身浮肿,下肢尤甚,两胁疼痛,右上腹疼痛,腹胀,食后更明显,大便初硬后溏,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有瘀斑,口干,不欲饮,气短乏力,少寐怕冷。活血软坚兼理气为治则,方用上方7剂。

二诊服上方后胃纳较差,感到头热口干,大便干结,四肢仍浮肿,脉弦弱。活血化瘀为治则,兼健脾益阴,清热利水。处方:党参9克,茯苓9克,大黄9克,土鳖虫6克,桃仁6克,龙胆草6克,栀子9克,玉米须30克,阿胶6克,炮穿山甲粉1.2克(吞)。7剂。

三诊服下瘀血汤约40剂后,浮肿减轻,面色由黑转黄,面部蜘蛛痣已退,但胸、手、颈部有蜘蛛痣,舌上瘀斑已消失,两胁切痛,小便黄,腰酸背痛,现面部下肢仍有浮肿。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软坚,兼清血热。处方:当归9克,制大黄9克,牡丹皮9克,土鳖虫6克,桃仁9克,连翘9克,茯苓9克,玉米须30克,鳖甲15克。服上方后白蛋白、球蛋白倒置情况明显好转,γ蛋白电泳从29.5%下降至18.5%,锌浊度下降。

【解读赏析】 肝硬化主要是肝络瘀血阻滞而形成硬化,由血滞带来气滞,治疗应首先以活血化瘀为主,使肝脏血行畅通,瘀血化除,瘀化则血行更畅,血行则瘀无所留,由此而肝气亦得畅通而无所窒碍,由此而改善肝硬化产生的一系列指标,随患者体征症状而加用其他药物,临床观察比“疏肝理气”效果为好。

从春华先生治疗本案看,用下瘀血汤加减,不但可以减轻胁痛、腹胀、唇黑面晦、舌边紫斑、皮下出血、微血管扩张等,对蜘蛛痣的减退,目赤黄浊及肝功能也有显著改善。转氨酶、锌浊度、麝香草酚絮状、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均可下降,对白蛋白、球蛋白的倒置可以纠正,γ球蛋白的升高可以下降,其余如黄疸指数、碱性磷酸酶也都有一定的下降。

春华先生特别指出,应用下瘀血汤,大黄生者初服可引起便溏次数增加,但连续服用即转正常,但若对大黄特别敏感者,可用制大黄。对于晚期肝硬化腹水,主证亦在“肝血瘀积”,也用下瘀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如曾治杨某,男,42岁。患者于1981年12月13日因急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急诊住院,外科当即进行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腹腔清洗术。术中查见肝呈弥漫性结节性硬化。面色黧黑,轻度浮肿,纳食不佳,右胁胀痛刺痛,触之有癥块(肝胁下3厘米,质硬),时或胃痛,口干齿衄,眩晕,有蜘蛛痣,舌质红,唇深红,脉弦。证属瘀血郁肝,气阴两虚,治用活血软坚,益气养阴。处以桃仁12克,大黄3克,土鳖虫9克,丹参9克,鳖甲12克,仙鹤草15克,党参9克,黄芪15克,地黄9克,瓦楞子15克。40余剂后,加白术30克,黑大豆30克,首乌藤15克。续服28剂后胁痛已平(肝胁下1.5厘米,质软),癥块渐消,胃纳正常,蜘蛛痣也退,面色好转,锌浊度正常。说明此方对肝硬化治疗,不仅能改善体征,而且对肝硬化的实质性病理也有促使从硬化不可逆转变为可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