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水通用方

腹水通用方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腹水较多、体质较虚而小便不利者,先生用下方:下瘀血汤加入党参9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黑大豆3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西瓜皮30克,葫芦30克,玉米须30克,元宝草30克,川木通9克,将军干9克。对于体质较实,大量腹水胀满难堪,小便极少者,用下瘀血汤加服下药:商陆9克,京大戟15克,芫花1.5克,车前子15克,茯苓15克,葫芦30克,元宝草30克,瞿麦15克,大腹皮各9克,黑丑、白丑各30克,研粉冲入煎药中服。

【组成】 当归9克,丹参9克,地黄9克,熟地黄9克,赤芍、白芍各9克,党参9克或用人参粉3克,黄芪9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砂仁3克,黑大豆30克,鳖甲15克,牡蛎30克。

【功用】 软坚消积,健脾利湿。

【适应证】 腹水、臌胀。肝硬化

【姜氏临证心得】 肝硬化时肝变质,血行阻碍与中医学“肝藏血”“肝病及脾”“脾病及肝”有类似之处。但是古人认为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则不妥,应始终以肝血瘀滞为诸证候之本,治以活血化瘀之法,纠正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变化。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余问题可随之好转。以下瘀血汤为主,虚者加入补药,实者加入泻药,热者加入清药,寒者加入温药。

【解读赏析】 腹水又称臌胀,为中医四大证之一,古代医学文献记载最早,辨证亦详。《黄帝内经》即有单独的《水胀篇》,以后历代均有论述。但古人对水肿与腹水区分不甚严格,故先生特别推崇清代《沈氏尊生书》能将二者严格区分,“胀与肿内因各殊,而外形相似,如先腹大而后四肢肿为胀病(腹水),先头足肿而腹大是水(肿)也,但腹胀四肢竟不肿为胀病,脐腹四肢悉肿是水也。至若胀病有肿有不肿,肿病有胀有不胀,皆当分辨。”先生认为这些区别确符临床实际,还认为水肿病根在肺,腹水病根在脾。肾炎从肺主皮毛治,腹水从脾主水湿治。由于肝脾二者密切相关,肝病则营阴受损,脾病则转输失常,二者互相病累,治疗时须二者兼顾,滋肝和营,健脾利湿,软坚消积为基本疗法。

另,在治疗时用攻还是用补,争论很大。从《千金》《外台》至张子和,皆以攻为主,而朱丹溪等则认为当以补为主。先生认为,临床上邪正虚实错综复杂,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何者为主,且不能忘记全面兼顾。先生强调,本病虚实有其特点,常见虚而兼实,实中挟虚。如实证而大便溏泻,虚而大便干结,体肥而声音低微,体羸而声音高朗,至于身体肥瘦亦不绝对表示虚实,有四肢瘦削如柴而行动轻捷,有全体肌肉肥盛而动作已衰。至于病程长短亦非虚实依据,一般以初病属实,久病属虚,本症有起病即虚,久病尚实,更有“至虚有盛候,大实似羸状”者,当予鉴别。

对于腹水较多、体质较虚而小便不利者,先生用下方:下瘀血汤加入党参9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黑大豆3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西瓜皮30克,葫芦30克,玉米须30克,元宝草30克,川木通9克,将军干9克(或蝼蛄9克)。对于体质较实,大量腹水胀满难堪,小便极少者,用下瘀血汤加服下药:商陆9克,京大戟15克,芫花1.5克,车前子15克,茯苓15克,葫芦30克,元宝草30克,瞿麦15克,大腹皮各9克,黑丑、白丑各30克,研粉冲入煎药中服。除此,亦可先服下列丸散,辅以汤药,或不服汤药,只服下列丸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