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拗汤加味

三拗汤加味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尚可抗炎,麻黄、杏仁、甘草、生姜都具有抑制炎症作用。应用麻黄汤、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喘,灵活加减,收效明显,此处可见一斑。本方与古法相悖而行,故名“三拗汤”,主要取其发汗、平喘力著之义。曾治一例哮喘,张某,男,6岁。三拗汤加桑白皮,辛甘发散,温清并用。诸药合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临床上,每可获效。

【组成】 麻黄(不去根节)10克,杏仁(不去皮尖)9克,甘草(不炙)10克,紫苏子9克,前胡10克,细辛3克,豆豉10克,生姜6克,葱白10克。

【功用】 辛温解表。

【适应证】 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声重,语言不出,或伤风受寒,头痛目眩,四肢拘急。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无汗,口不渴,苔白,脉浮。

【姜氏临证心得】 表者解之,外感咳嗽,兼而有表,以解表为主。症分寒热二型,表寒性症状,选用下列药物:紫苏子、麻黄、前胡、荆芥、防风、细辛、豆豉、生姜、葱白。宜三拗汤。治咳证,宜扣住环节,抓住根本,往往迎刃而解。方有镇咳、平喘、祛痰之效,麻黄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且具有镇咳祛痰作用。杏仁能镇咳,甘草有止咳和祛痰作用,还可解热镇痛,麻黄具有明显的发汗作用。甘草具有解热作用。麻黄、杏仁、甘草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尚可抗炎,麻黄、杏仁、甘草、生姜都具有抑制炎症作用。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本方用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其不去根节,为发中有收,使不过于汗;用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以不去皮尖,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宣;甘草不炙,乃取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利气祛痰。曾治宋某,女,6岁。感寒后咳嗽6日,痰黄不多,恶寒发热,苔薄白黄,脉浮紧数。风寒外束,肺有痰热,治宜解表清肺。处方:麻黄9克,桂枝9克,黄芩6克,浙贝母3克,甘草3克。4剂。本案辨证属于风寒外束,肺有痰热,属寒包火,治宜解表清肺。是方系麻黄汤易杏仁为浙贝母,杏、贝同用有祛邪化痰止咳之功,但杏仁苦温,浙贝母苦寒,此证肺有痰热,故用浙贝母。加用黄芩者独清肺热。应用麻黄汤、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喘,灵活加减,收效明显,此处可见一斑。

【解读赏析】 “拗”者(音“ao”四声),违逆不顺之谓也,“三拗”,系指所用三药皆违常法而用,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本方从《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去石膏而来,原方遵古炮制,麻黄当切断去根节,杏仁当煮后去外皮和尖,甘草用蜜炙。本方与古法相悖而行,故名“三拗汤”,主要取其发汗、平喘力著之义。《证治准绳:幼科》也有一方,名五拗汤,即本方加荆芥不去梗,桔梗蜜拌炒,治感受风寒,及形寒肢冷,痰嗽咳连声者。《和剂局方》认为此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因去辛温之桂枝,发汗力不及麻黄汤,可放心使用。

历代医家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感冒风寒、头痛身疼、喘咳胸满、痰白清稀、风寒犯肺、肺气闭郁、声音嘶哑等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之成为治疗外感咳嗽的经典方剂。曾治一例哮喘,张某,男,6岁。咳嗽气急四日。恶风阵咳,夜间甚,咳不爽,气喘,咽红,舌红,苔黄,脉弦,肺满哮鸣音。拟散寒、宣肺,以炙麻黄5克,杏仁8克,甘草3克,炒紫苏子10克,炒葶苈子6克,款冬花6克,浙贝母10克,半夏9克,白果6克。每日1剂,服三天,咳渐止,喘亦平。证为寒包痰火,胶固热痰,寒邪束表,阳气内郁,不得泄越,蕴而膈热,遂致痰热阻塞,喘则发作。三拗汤加桑白皮,辛甘发散,温清并用。

小儿脏腑本为娇嫩,形气未充,卫气不固,最易受外邪侵袭。若素体亏虚,肺、脾、肾三脏不足,则痰饮留伏体内。患儿感受外邪,引动宿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阻塞气道容易发为本病。主要是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阻气道、肺失宣降为哮喘的主要病机。故在治疗中以宣降肺气、化痰平喘为主。三拗汤中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平喘;杏仁苦温,助麻黄温散肺寒,下气定喘;甘草合麻黄,辛甘发散而解表,合杏仁止嗽化痰而利肺;加入白果敛肺,祛痰平喘,与麻黄合用,一开一收,相反相成;如再加地龙、蝉蜕解痉平喘;半夏燥湿化痰,理气降逆;射干利咽化痰。诸药合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临床上,每可获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