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麻黄9克,附子24克(先煎),细辛3克。
【功用】 温经解表。
【适应证】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姜氏临证心得】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证者当微发汗。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治要点是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使用时注意若是阳气浮越,要回阳救逆,先温其里,阳虚兼见气虚,加黄芪、人参;兼咳嗽者,加半夏、杏仁;兼湿滞经络,加苍术、独活。恶寒重,发热轻,因为表里俱寒,神疲欲寐,脉沉。这里的神疲欲寐,当然和典型的像四逆汤证神衰欲寐,但欲寐,程度有不同。典型的四逆汤证那种心肾阳虚,一般来说,用这个方的时候,心肾阳虚来相比四逆汤证轻。如果少阴心肾阳虚比较突出,即使感有一些表寒,表里俱寒,那还是要照顾到温里,避免阳气浮越,所以这一条就补充这个了。如果它加重,心肾阳虚重了,标志是四肢厥冷,很冷,下利清谷,脾肾阳虚。而且脉不仅仅是沉,脉微欲绝。这个时候要回阳救逆,先温其里,后攻其表。一般情况先治表,但遇到阳气浮越,那就需要先回阳救逆,如果再行散的话,就会加重阳虚欲脱,阴盛格阳。
曾治薛某,男,53岁。形寒畏冷,哮喘已廿多年,现热天亦发,咳嗽,痰不多,舌淡、苔粉白带蓝,脉沉。处方:麻黄9克,附子6克,细辛4克,桂枝6克,款冬花9克,紫菀9克。5剂。本案哮喘廿多年,为沉痼之病,缠绵反复,正气溃散,精气内伤,症状错综出现,但毕竟寒痰阴凝于内,用附子偕麻黄、细辛,俾离照当空,阴霾白化,能使喘平痰减。本案辅以桂枝解表,佐以款冬花及紫菀治久咳气逆。
【解读赏析】 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是里虚寒证,发热属表证。素日阳虚,又感受风寒,里阳不能协应,故有脉沉发热之症。仅从表治之,阳气随汗外泄,必至亡阳,若仅从里治之,恐使表邪郁内,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温阳而解表。方中麻黄辛散解表,使表邪由汗而解;附子兴阳温经,既助麻黄辛温之力,又解里寒之乘;细辛辛温走窜,为少阴表药,内助附子以兴阳,外助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于温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不伤阳气。临症者若不解其理,“发热”之症,投治于寒凉,误人不浅。临床上,应用时阳虚又见气虚甚者,加黄芪、人参;兼咳嗽者,加半夏、杏仁;兼湿滞经络,加苍术、独活。阳虚又见气虚甚者,加黄芪、人参。这个是多见的情况。在《伤寒论》时代,气候很冷,非常强调阳,温阳气,化津液,益气的运用,宋代以后用的更多,既然内在阳虚,内生之寒温必兼补,要温补结合。虽然有外来之寒,麻黄、附子相配,外来之寒,温必兼散,但是心肾阳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寒要温补结合。所以多加黄芪、人参。这类证兼咳嗽,肺气不宣,可以结合化痰降逆,半夏、杏仁一类的。湿阻经络,那就是说,既有阳虚,又感受外寒,外寒风寒又夹湿,反映出外风寒湿,一般来说,会引发痹证,要注意除湿止痛。既要散风寒,又要除湿止痛。
《医法圆通》里列有几案,一治忿嚏不已。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一治腰痛难于转侧。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一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一治头脑冷。夫脑为元神之府,清阳聚会之处,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门火衰,真气不能上充。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真阳旺而气自上充,故治之而愈。一治气喘痰鸣。夫气喘之症,举世皆谓肺寒。不知先天这一点真气衰,即不能镇纳浊阴之气,阴气上腾,渐干清道,故见痰喘。四逆汤力能温下焦之阳,故治之而愈。
此外,本方尚可治重症感冒、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过敏性鼻炎、喉源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多囊卵巢综合征、脱肛、风寒暴瘖、风邪入脑头痛等杂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