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黄12克,附子10克,党参12克,干姜6克,细辛3克,芍药24克,甘草6克,马齿苋30克。下痢白色而黏,有后重感,下腹痛颇剧,汗多,肤冷,畏寒,舌苔白腻,脉弦紧,辨证为寒湿滞下,以大黄附子汤加减。大黄逐滞清肠,配附子、生姜及细辛温中祛寒,共收温下之功;附子配党参扶阳固气以防脱;芍药缓急止痛又有抗痢疾杆菌及消炎作用。实验证明,用大黄煎剂口服给药,可使动物的胃排空速度增加。
【组成】 大黄12克,附子10克,党参12克,干姜6克,细辛3克,芍药24克,甘草6克,马齿苋30克。
【功用】 温中散寒,通里止痛。
【适应证】 寒邪积滞,腹痛,便秘。
【姜氏临证心得】 曾治吴某,男,79岁。下痢白色而黏,有后重感,下腹痛颇剧,汗多,肤冷,畏寒,舌苔白腻,脉弦紧,辨证为寒湿滞下,以大黄附子汤加减。
处以上方5剂。
药后,果告痊愈。
【解读赏析】 痢疾古称滞下,亦有寒热虚实之不同。本案高龄病痢,辨证为正虚邪实,寒实滞下,以“通因通用”法温下为治。大黄逐滞清肠,配附子、生姜及细辛温中祛寒,共收温下之功;附子配党参扶阳固气以防脱;芍药缓急止痛又有抗痢疾杆菌及消炎作用。溯从金元时代,张元素就用芍药甘草汤治痢,加大芍药剂量治腹痛效果更好,与马齿苋相配伍,清肠止痢。若不辨痢之寒热虚实,贸投苦寒清热之剂,则病未却而正愈伤。
根据经验,使用大黄泻下,只用于实证,而不宜于虚证。实验证明,用大黄煎剂口服给药,可使动物的胃排空速度增加。但当用氧化亚铁、硝酸银及酒精等灌胃,引起胃功能抑制、中毒,或多次放血、冷应激,或使之“疲劳”,造成动物“虚证”时,再给予大黄煎剂,则不仅不能促进胃的排空,反而增加胃功能障碍,使胃内容物长期停滞。
故大黄用于虚中挟实之证,必须与附子、干姜等配合,既能泻下,又能兴奋全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为强壮泻火之剂,有寓泻于补之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