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看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的四种诊断手段——望、闻、问、切。然而,现在人们常看的西医,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有四种传统诊断手段——视、触、扣、听。
有时和临床医师开起玩笑,问起西医的传统诊断手段,很多医师也回答不出来。原因何在?答案只有两种,一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给病人开仪器检查拿提成,丢掉了传统诊断的看家本领;二是对自己的医术没有信心,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诊断了。其实,现在这两种原因互相纠缠,互相制约,成了一种伴生体。
医师开高档仪器检查拿提成,已经是一种公开的秘密。既能得到提成,又能在“白纸黑字”的诊断面前不担责任,何乐而不为?这也是现在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吧。一个普通的感冒,在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排队挂号之后,还要经过多种仪器检查,花费时间不说,病人东跑西颠,病没看好,人已经累个半死。难怪很多人有病宁愿跑到黑诊所,医疗水平先不说,至少省去了这些折腾。
其实,西医四诊手段和中医四诊手段同样重要,很多疾病通过四诊便可确定。不但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和花费,更重要的是不会破坏肌体、吃放射线,对本来已经得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例如一个肠梗阻,一般通过物理诊断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然而,现在医师大都要求患者做个B超,再拍个腹部X线平片,这还是有良心的医师,如果遇上医德不高的医师,说不定会让你再去查个CT。过去的老医师通过叩诊,就能告诉病人一侧的胸水有多少毫升。抽出来一看,八九不离十。真正的急腹症是通过触诊就能确定的,现在的医师,没有一个会通过触诊去做判断,甭管病急不急。
有人认为,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庞大的医疗体系,在体检时一定会利用到许多先进的大型医疗器械。然而,在医疗体系先进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医护人员在进行基础身体检查时,都只采用基本的徒手检查,也就是西医里的四诊手法。
美国的体检分为两种。一种是当你感觉不适,并觉得需要尽快就医时。病人会和自己的家庭医师预约或到当地医院、诊所预约体检。如果是第一次去看医师,医师或护士会仔细询问并记录病人的病史、过敏反应以及用药情况。这些信息会被录入资料库,方便以后就医时资源共享和简化流程,它们在医师进行诊断、检查,甚至未来的治疗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会由医师或护士进行基础全身检查,包括测量基本体征:体温、血压、心率、血氧和呼吸速率,用听诊器听呼吸音、心脏声音,用手摸腕部和脚背的脉搏,要求病人做一些基本动作测试神经系统是否正常。接下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测试,例如抽血采样。
另一种体检是半年或一年的定期常规体检。体检内容除了上述步骤外,还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家族病史进行检查,比如患者若是大于18岁的女性,医护人员会进行乳腺检查。通常这种类型的体检是不包括任何抽血采样、X线或CT检查的。医护人员认为,CT检查放射量大,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所以,他们会将对病人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能用“视、触、扣、听”发现的问题,就不会做过多检查。
在体检过程中,医护人员十分重视在细节上关怀病患。为保证清洁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病患前、后都会主动洗手,医院的每个房间都配有免洗洗手液。在进行全身检查时,还会通过简单、有针对性的交流,对病人的基础医学常识进行简单评估,例如病人是否了解什么样才算健康的饮食习惯等。体检后,医护人员会与患者积极讨论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