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专家小组建议,作为全面改革美国癌症诊断和治疗的举措之一,应改变癌症的定义,并在某些诊断中取消癌症这个用词。他们认为,一些癌变前的症状,比如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在许多医师看来并不算癌症,因此应该去掉癌症的字样。这样,病人就不会那么紧张,也不会去寻求可能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治疗,比如手术切除乳房等。在乳房、前列腺、甲状腺、肺等部位的癌症筛查中发现的一些病变也根本不应该叫做癌症,而应被重新归类为“上皮起源的惰性病变”。
越来越多的医师、科学家和病患权益活动人士认为,有很多患者因癌前病变接受了没有必要甚至有害的治疗,可这些病变其实发展很慢,不大可能造成什么不良后果。一位专家举例说:虽然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听起来是癌症,但并不一定会造成癌症的后果。这好比说“一个穿得像罪犯”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罪犯,除非这个人真的触犯了法律。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社会上基本认同的是过度诊断以及与之连带的过度医疗,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有学者指出,“身体的医疗化已经达到了流行病的程度”。还有人挖苦说,诊断是最常见的疾病。医学已经“进步”到再也没有人是健康的了。
过度医疗,通常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超过疾病实际需要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行为或医疗过程,就是让患者做不该做的检查,服用不必要或更为昂贵的药物,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或介入操作。“过度”问题的要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破费”,更重要的是对身体的损害。
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想以自身见识和能力规避过度医疗不太容易,但应努力做一个明智的医疗消费者。首先要认识到,有的时候,患者只需改变一下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就可以在不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恢复健康。其次,要注意避免某些无谓的重复检查或治疗,可做可不做的检查或治疗就不要去做;对明显感觉与疾病毫不相干的检查或治疗,应向医师提出自己的质疑,或干脆换一家医院去看。第三,警惕一些医疗手段的潜在危险,施实治疗前不妨向病友“取经”,或咨询医师是否有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