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进补之风盛行,昼饮人参枸杞茶,夜吞六味地黄丸,累年不断,乐此不疲。医师乐于用补,病人欢迎用补。在医院经常见到,自己连医药费都付不起的患者,看病后最关心的还是怎么去补,问医师海参能吃吗,甲鱼能吃吗等等。
具有健康的养生意识,这不是错误。然而,进补与否,却因人而异。不能为补而补,更不能盲目乱补。人体是极其精密的生物系统,固然需要精心爱护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然而绝不可滥用滋补药物或片面依赖养生保健。尤其是采用中药入食进补,更要高度重视中草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对于不同体质、不同人群的不适宜性。
“补者,济其虚也。”补药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治疗方法。中医讲究“无虚不补”。因为人的年龄大小、体态肥瘦、体质强弱、精神状态、文化职业、生活劳逸、性格嗜好、地区环境均有差异,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各自的功能状态也不尽相同,运用药物养生自然不能千篇一律,万人一药。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进补不当,反增祸害。《蠢子医》在“补益不可泥”章节中说:“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为神江河道,胸膈喜顺利,肠胃喜通调,日食三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清代名医郑钦安说得好:“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这么多名家的劝诫警言,都是为了唤醒醉心迷恋服食补益药物的男男女女,切莫被进补之弊所误。
中医养生学说的基本原则为顺应自然,形神兼养,保精护肾及调养脾胃。亦即适寒温,畅情志,慎起居,节饮食与勤运动等。其具体方法有动形、静神、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之分。如《寿亲养老新书·保养》中就有:“安乐之道惟善保养者得之。一者少言语养内,二者戒色欲养精,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所以,大家应从各个方面去养护身心,祛病延年,以良好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而尽享天年,而不能仅仅依靠补益之药。
古今中外大量的详细资料证明,进食滋补药物不等于养生保健。许多长寿者多居深山老林、荒野孤村,他们都是粗茶淡饭,劳作苦难一生而大力者大寿,没有条件进补。诸多帝王山珍海味、丰食恣补,放荡形骸身心而命短者多。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不如锻炼。食补、神补与锻炼三者结合诚乃养生保健、强身壮体之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