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患者常因肿瘤侵犯、压迫肠管、输尿管或大血管引起梗阻症状。
【病理分类
腹膜后肿瘤中60%~80%为恶性肿瘤,从病理组织学角度上分主要包括软组织肉瘤、胚胎残留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及其他少见的肿瘤。较为常见的腹膜后肿瘤主要有:腹膜后脂肪肉瘤、纤维组织源性肿瘤、肌源性肿瘤、腹膜后横纹肌肉瘤、纤维源性肿瘤、脉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
【临床表现】
腹膜后肿瘤来自不同的组织,种类繁多;同一类肿瘤在不同患者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症状 除了嗜铬细胞瘤外,初起一般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发展可出现以下情况。
(1)占位症状:由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大,肿瘤常长得很大,易产生腹部胀满感,常偏于一侧;上部巨大肿瘤可影响呼吸。有时肿瘤有内出血、坏死、可突然增大,症状加剧,并可出现剧烈疼痛。
(2)压迫症状:最常见的为对于脏器的压迫而产生的刺激症状。如刺激胃可产生恶心、呕吐。刺激直肠可产生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感等;刺激膀胱即可产生尿频、排尿急迫感等症状;压迫肠道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压迫肠系膜血管或腹腔神经丛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在泌尿系可出现肾盂积水的症状;甚至可出现腰背痛、会阴部痛及下肢痛,也可出现神经支配区域(如会阴和下肢)皮肤知觉减退、麻木等感觉;压迫静脉及淋巴管引起回流障碍,可以出现阴囊、下肢水肿和腹壁静脉曲张等。
(3)全身症状:腹膜后肿瘤发展到一定时期,患者也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缺乏、发热、乏力甚至恶病质等。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如嗜铬细胞瘤,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出现阵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另一种为巨大的纤维组织肿瘤,可分泌胰岛素类物质,引起低血糖症状。
2.体征 腹膜后肿瘤的体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性质、部位和病期的早晚,患者就诊时最多发现的体征为肿块。大部分患者均可触及腹部或盆腔肿块,一般位置较深且固定。良性肿瘤除肿块外一般体征少而轻;恶性肿瘤体征相对较多,可出现压痛、腹肌紧张、腹水、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下肢皮肤知觉减退等体征。压迫胃肠道可出现肠梗阻的体征。
【诊断】
诊断为腹部肿块很容易,CT和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但对其组织起源和良、恶性的判断,仍依赖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及生物学行为。通过B超可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可以判断肿瘤为囊性或实质性,能够鉴别是来源于腹膜后或腹膜腔,还可以了解是否累及其他脏器。CT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为术前确诊提供主要依据,其定位准确率达80%~90%,较B超有更多的优点。MPI能较好地显示软组织,可行多方位检查,确切了解肿瘤与血管间的关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可了解主要血管的受侵及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有助于术中处理肿瘤的主要血管。静脉肾盂造影和胃肠造影可了解输尿管、胃肠道受侵情况及双肾功能,为联合脏器切除做准备。
【鉴别诊断】
1.腔内肿瘤 腹腔内肿瘤活动度较大,查体时患者胸膝位,肿瘤常前移靠近前腹壁;而腹膜后肿瘤活动度差,位置随体位改变不明显。
2.腹膜后脏器肿瘤 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对发生在肾、肾上腺、胰腺等腹膜后脏器的肿瘤有诊断价值。
3.腰大肌冷脓肿 患者多有脊柱结核病史,CT可见骨质破坏,腰大肌明显增粗,周围肌间隙模糊或消失。
4.腹主动脉瘤 肿块有搏动性,CT扫描可见腹主动脉钙化,血管造影可确诊。
【治疗】
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仍是目前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适应证为:①凡诊断为腹膜后肿瘤而瘤体不是太大、基底不宽,且尚未固定者,可以手术探查;②初次探查未能切除的肿瘤,如在探查后经放疗或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并估计有可能切除者,可以再次手术探查;③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若尚能移动且无禁忌证,也可争取二次手术切除。
手术可采用经腹、经胸腹或经腰部斜切口,肾区以外的腹膜后肿瘤,可根据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各种类型的腹部切口,上腹部的巨大腹膜后肿瘤,开腹后发现有必要时,可经肋间或切除一段肋骨改行胸腹联合切口。仔细探查、分离显露肿瘤,探查清楚肿瘤与周围组织、脏器及重要血管的关系,术中宜切取小块组织送冷冻切片检查,以助诊断。有些大肿瘤开腹后可先用空针穿刺,待内容液体被抽吸后,瘤体可变小,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及减少血管损伤率。通常先从四周分离与肿瘤的粘连,再逐渐向其基底部分离,边分离边用纱布垫压迫止血,遇到血管应逐一结扎或缝扎。如肿瘤基底部解剖不清,不得已时可先将肿瘤大部切下取走,留下基底部较少部分再加以处理。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机会较多,可事先做好暂时阻断腹主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准备。若在分离过程中发生大出血,一般可先用干纱布垫填压止血,在快速输血、输液的同时,迅速将肿瘤从包膜内钝性剥离摘除。肿瘤取出后,再用纱布垫填塞肿瘤床。约10min后,慢慢取走纱布垫,看清出血点,逐一加以缝扎或将撕破的血管进行修补。一般止血措施实在无效时,也可考虑用消毒塑料袋剪多个小孔,内填干纱布条或碘仿纱布条于出血部位。也可先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填于局部后,再加纱布条填塞,纱布条的尾端从腹部戳口外引,纱布填塞区中应放负压双套管轻轻吸引,术后5~7d开始抽出纱布条,10d左右抽完,这种压迫止血法对广泛渗血往往有效。
腹膜后肿瘤的切除术,术野显露要好,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在发现早、体积小、与重要脏器或大血管牵连不大时,手术并无特殊困难,但若肿瘤巨大、血液循环丰富、基底很广、与重要脏器或腹膜后重要血管紧密粘连时,手术就很复杂。术中常易损伤内脏或必须牺牲器官,如发生大出血有死亡的危险,因此对手术应有充分的准备,备血(2000~3000ml)。腹膜后肿瘤有时虽然巨大,但手术切除的难易只能在手术中才能确定,所以对手术探查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不能轻易放弃再手术治疗的机会,再手术时仍应遵守肿瘤整块切除的原则,对于已经侵及的脏器,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联合切除;肿瘤侵及主要血管需同时切除时,可行血管移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除淋巴肉瘤和生殖源性腹膜后肿瘤外,多数对化疗不敏感,术后放、化疗只能减少局部复发,而不能改善生存时间,近年来国外采用术中放疗取得一定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