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扭转占肠扭转致急性肠梗阻12.4%~26.4%,为结肠梗阻的第2位。在我国,结肠扭转的发病率不高,占肠梗阻2%~4%。在结肠扭转中,以乙状结肠扭转最为常见,占65%~80%,并以老年人居多。
【病因】
1.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冗长,活动度大,肠管的两端在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紧密接近,容易发生扭转。
2.老年人结肠黏膜和肌层萎缩,结缔组织增多,而致结肠壁增厚,结肠长度延长。
3.乙状结肠内粪便大量积聚,特别是活动量小、排便能力差的老年人,以及患有乙状结肠肿瘤、憩室、息肉、先天性巨结肠症等病变的患者,亦包括慢性便秘、长期服用缓泻药、容易发展为无症状性假性巨结肠症者。这类患者常形成乙状结肠重力和动力性改变,容易发生扭转。
4.部分患者无明显原因,扭转可能与肠动力改变有关。
【病理】
大部分乙状结肠扭转,是上部的肠襻在下端肠襻的前方绕过,肠系膜沿其长轴逆时针方向旋转180°~360°,造成肠扭转,一般180°的扭转,其系膜无绞窄,而扭转360°以上,则系膜发生绞窄,形成绞窄性闭襻性肠梗阻,肠壁血运受到影响,肠屏障功能障碍,出现细菌移位。扭转的乙状结肠常极度扩张,肠腔直径高达15~20cm。受肠腔内增高的压力压迫,肠壁内静脉回流受阻,血运障碍,动脉血运也逐步出现障碍,最终可能导致肠壁坏死、穿孔。而在扭转的肠襻以上至回盲瓣之间的结肠中,肠腔积气积液,产生又一个闭襻性肠梗阻。巨大膨胀的肠襻,可致腹腔压力明显增大,向上推移膈肌,造成患者的呼吸、循环障碍。有的患者扭转程度轻,肠系膜血管并不受累,扭转后可自行复位,排气后症状消失,但会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与诊断】
乙状结肠扭转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和进行性腹胀,按其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爆发型和亚急性型2种。
1.亚急性型 较常见,占乙状结肠扭转75%~85%,多为老年患者。发病缓慢,过去有不规则腹痛发作史和经排便排气后腹痛消失的病史。主要症状为中下腹部的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无排便排气;恶心、呕吐,但呕吐量少,晚期呕吐有粪臭味。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腹部明显膨胀,为不对称性,以左侧为甚。除肠坏死外,腹部仅有轻度压痛,无显著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囊性肿块。听诊有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高龄患者或体质衰弱者,病程长时可有休克表现。
2.急性爆发型 少见,多见于年轻人。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为典型的低位肠梗阻表现。腹痛严重,为全腹弥漫性疼痛;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大量体液丢失,患者易发生休克;常常并发肠坏死或穿孔。查体:腹膜刺激征表现明显,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明显,肠鸣音消失,提示可能发生肠坏死,与其他急腹症不易区别,常需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腹部X线平片提示腹部偏左侧可见明显的、巨大的双腔充气肠襻,在巨大的乙状结肠肠襻内,常可看到数个处于不同平面的气-液平面,左、右半结肠及小肠有不同程度的胀气。CT增强扫描可见乙状结肠显著扩张积气、积液,漩涡征,肠壁强化减弱、靶环征、腹水。钡剂灌肠造影提示钡剂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受阻,钡柱尖端呈锥形或鸟嘴形,且灌肠之容量往往不及500ml(正常可灌入2000ml以上),并向外流出,即可证明在乙状结肠处有梗阻。此项检查仅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早期扭转患者,当有腹膜刺激征或腹部压痛明显者禁忌钡灌肠检查,否则有发生肠穿孔之危险。
【治疗】
乙状结肠扭转一旦发生肠坏死,病死率可高达52.8%左右。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由此增加了治疗的风险性。首先应按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防治休克、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非手术疗法或手术疗法。
1.非手术疗法 适应于全身情况良好,临床症状较轻的早期扭转,估计尚未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时可考虑采用非手术疗法。可能要冒延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风险,在非手术治疗24h后,当发现症状、体征不减轻反而加重时应果断手术探查。①温水灌肠法:对病情较轻,无休克,扭转肠管无绞窄坏死情况下,可试用此法。但压力不可过高,以免扭转肠管发生破裂。此法成功率低。②乙状结肠插管法:在纤维肠镜检查下,施行置管减压。此方法盲目性小、安全性大,成功率高。复位成功的标志是:肛管通过扭转部位后,大量气体和粪水排出;腹胀、腹痛消失,患者情况随之改善。扭转复位后应留置管2~3d,继续肠腔减压,有利于肠壁水肿消退,并可预防早期复发,同时也可观察扭转肠襻或以上肠管有无坏死而出现脓血性物质流出。如果肠镜插入时已见肠黏膜有溃疡、出血和坏死,本方法则为禁忌。
2.手术疗法
手术指征:①对复杂的乙状结肠扭转合并有腹膜炎、肠坏死、休克者;②非手术疗法无效,病程超过48h,有肠坏死趋势者;③手术复位后再次复发,或非手术治疗复位后,为了防止复发施行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④结肠镜发现肠黏膜坏死、溃疡形成。
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1)乙状结肠生机状态正常的处理。①单纯扭转复位:开腹后将肠襻按其扭转的相反方向回转复位,同时手术台下助手插入一肛管,手术者在手术台上协助将肛管通过乙状结肠段、术后继续保留肛管2~3d,以利于排空结肠,防止术后复发扭转。②一期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如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腹膜炎,肠壁水肿不严重,一期肠切除吻合可安全实施。手术要求切除乙状结肠段长短适宜,彻底减压,保证吻合口充分血供。可在术中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溶液进行结肠灌洗,取得与择期手术术前肠道准备同样的效果。
(2)乙状结肠坏死的处理:术中发现肠管坏死,应先切除坏死的乙状结肠,再根据情况采用下列术式。①Hartman手术:最为常用。切除坏死的乙状结肠后,近段结肠造口远端封闭并固定于壁腹膜上。或者做双腔结肠造口术,坏死肠管可切除或暂不切除而外置。以上手术均需3个月后再行二期手术,恢复肠道的连续。②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一般用于肠管有坏死或血运不好、腹腔污染较轻者,或者乙状结肠特别冗长,估计行固定术效果不佳,则可将乙状结肠切除行根治性治疗。可一期切除乙状结肠对端吻合,近年来多提倡行此术式。对非手术治疗有效并为防止复发而择期手术也多采用此术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