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症状性少阴病

症状性少阴病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少阴受病后所出现的症状,如但欲寐、不得眠、吐、利、咽痛、心烦、厥逆等,至为繁多,但是这些症状的出现,其病机不一定都在心肾本身,有不少是由其他疾病影响到少阴而出现的,所以其出现的少阴病症状实质是标,而治疗时则必须治本,所以把这一类少阴病称之为症状性少阴病。现将少阴篇中的症状性少阴病,列举如下。少阴病,心火不能下交则烦,肾水不能上济则躁。这些症状都极似少阴虚寒。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少阴受病后所出现的症状,如但欲寐、不得眠、吐、利、咽痛、心烦、厥逆等,至为繁多,但是这些症状的出现,其病机不一定都在心肾本身,有不少是由其他疾病影响到少阴而出现的,所以其出现的少阴病症状实质是标,而治疗时则必须治本,所以把这一类少阴病称之为症状性少阴病。现将少阴篇中的症状性少阴病,列举如下。

(一)阳明腑实,真阴将竭

宿食燥屎内结,这本来是阳明病,但若燥实过甚,土实克水,就能累及少阴,从症状上看,少阴比阳明更处于重要地位。

有的患者,宿食内结,才二三日,即以口燥咽干为主诉,这实质是患者津液素亏,又加阳明里实,使津液更伤,少阴有迅即不支之势。当急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以防真阴内竭。

又有的宿食燥屎内结,肠欲传导下出,但燥屎不动,其泻下的只是清水,颜色纯青,毫无粪便,津液大伤,口干舌燥,心下仍痛。甚至痛一阵,清水下一阵,津液有不尽不止之势,亦当用承气汤急下。

还有的燥屎内结,一连六七日仍不大便,腹胀难忍为其主诉,这也是津液将竭,医学上比作无水舟停,亦当用大承气汤急下。若稍一延缓,就可能下亦不及,因而致成死亡。

以上三证,都是胃家实,只因少阴素虚,或伤及肾水,才使口燥咽干、自利清水、精神不支等少阴症状更为突出,这和阳明篇中的三急下证,是一种病因,两种反应,治则和方剂虽然相同,但阳明篇的三急下证,是泻阳明以治阳明,而少阴篇的三急下证,却是以泻阳明为手段,以救少阴为目的。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二)浊涎阻塞,水火不交

少阴病,心火不能下交则烦,肾水不能上济则躁。但烦躁一证,既能出现于心肾两虚,水火将竭;也有并非少阴病本身所致,而是邪壅中焦,水火被阻者。如309条的吴茱萸汤证即是。

本条提到吐利、手足厥冷、烦躁,这都是少阴病常见的症状,尤其是烦躁一证,往往是少阴病阴阳离决,是死亡前的先兆,所以才称之为少阴病,但仔细分析一下,如果是阴阳离决的烦躁,必出现于重病的末期,它是生机已绝,阳光欲熄,患者必精神萎靡,重病面容,而且只有烦躁的表情,绝没有呼叫的能力。而痰浊壅塞中焦的患者,虽然也能出现吐利厥冷等证,但其烦躁并非纯虚证,而是寒痰浊饮为患,属于虚中有实。尤其是烦躁下加有“欲死”二字,足见不堪忍受,声壮气粗,呼叫欲死,这决不同于阴阳离决之烦躁,临床家一看便知,有的旧注,不从“欲死”这一形容词上找出其临床特点,却硬从烦躁上追究是先烦后躁,还是先躁后烦,这就是脱离了临床而去咬文嚼字。试问,如果病家记不清是先烦后躁或先躁后烦,那又怎么办呢?

另一方面,少阴虚寒,多呕吐水谷,是水饮清彻,而吴茱萸汤证的呕吐,常兼有黏液丝,吐不尽也扯不断。这是胃寒生浊,所以必须温胃止吐,以吴茱萸汤主治。吴茱萸苦温滑利,温胃降浊,使寒浊一开,阳气畅达,清升浊降,水火相交,吐、利、厥、冷、烦躁等症自愈。

少阴篇的吴茱萸汤证和阳明中寒“食谷欲呕”的吴茱萸汤证,固然是一种病因,但却是两种反应,所以分经就不同。这也可以看出,张仲景编著《伤寒论》,其中有症状分经法存在。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三)痰结胸中,肢寒欲吐

浊痰停聚胸中,阻碍胸阳外达,能使手足厥寒;正气欲排痰上出,能使患者欲吐不吐;寒痰格拒,饮食难下,又能使饮食入口即吐。这些症状都极似少阴里寒循经上逆,但治疗的原则是:胸中停痰当吐,少阴里寒当温,所以二者必须鉴别清楚。

鉴别法是:痰停胸中的,应当是一得病就手足寒,脉象也必弦迟有力。此属胸中邪实,当用吐法,使痰去阳通,病即痊愈。而少阴里寒证,手足是逐渐转寒,并且由于阳气虚衰,脉必沉微。阳衰不能化饮,饮上凌膈,患者会有干呕的症状,但不是饮食入口即吐。此乃少阴里寒,属于虚寒,当用四逆汤温之,阳回则寒饮自化,不可误用吐法。

痰结胸中用吐法,以瓜蒂散为主方。太阳篇166条“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厥阴篇355条“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也都是停痰,都当用吐法,但反应的症状不同,故分篇也不同。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四)阳被湿郁,厥逆泄利

湿邪内郁,阻遏阳气的升举,能使患者四肢逆冷;湿滞小肠,不能泌别汁以入膀胱,能使小便不利;湿滞大肠,传导不畅,能致腹中作痛,或泄利下重。湿重形成水气,又能犯肺作咳,凌心作悸。这些症状都极似少阴虚寒。但是少阴虚寒,一般是小便当利;其下利是水谷杂下;腹痛是痉挛拘急。而湿郁的患者常见小便不利。尤其不同的是,湿性黏着,下出不爽,所以其腹痛是绵绵下坠,其下利是重坠难出,都与真正的少阴病不同。治宜升阳导滞,以四逆散主之。方中柴胡升阳,枳实破滞气,芍药破阴结,利小便,甘草和药性。

阳被湿郁,其见症不一,所以用四逆散亦当随证加减。小便不利的加茯苓淡渗利小便;咳加干姜五味子以温肺敛肺;二药又能温脾固肾,所以下利者亦可酌用。悸加桂枝,壮心阳以镇水;腹中痛加附子助阳化湿;泄利下重加薤白通阳。

四逆散的见证虽多,但是以腹痛和泄利下重为主证,二者必见其中之一。小便不利虽亦常见,但有的患者并不明显。其余四逆、咳、悸等症,或见或不见,都不是用四逆散的主要依据。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五)下焦湿热,水气上凌

此证是在下利、咳、呕、渴的同时,又兼心烦不得眠,这些都是少阴病常见的症状。但少阴病在出现下利呕咳等有水气的症状时,大都是阳虚里寒,既然是阳虚里寒,就决不至于心烦到不得眠的程度。心烦不得眠如果是少阴热化证时,那是火炽水虚,又不当有呕咳下利等水气的病变。把这些症状综合分析,只可用膀胱湿热,下窍不利,水气不能出下窍,而反上凌来说明。呕、咳、渴、下利、心烦、不得眠等症状,都不是少阴心肾本身的病变所致,所以专治少阴,就是逐末忘本。必须清利下焦湿热,湿热一清,下焦通利,水气有出路,诸证自愈。方剂宜猪苓汤。

猪苓汤在阳明篇223条已经介绍过,与本条相比,症状虽有不同,但都是下焦湿热,所以方剂相同。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