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是肿瘤免疫中的核心成分,免疫细胞主要包括:①免疫效应细胞,如:T细胞、B细胞、HK细胞等;②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现将各种细胞分述如下。
(一)B细胞
在肿瘤免疫细胞中,B细胞既可以作为免疫效应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后可以产生免疫球蛋白IgG和Ig A,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同时活化的B细胞又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它可以与不具有MHC分子和(或)黏附分子的瘤细胞结合,从而激活机体的抗肿瘤细胞免疫。近年来利用成熟的细胞融合技术,把活化的B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如肝癌、黑色素瘤、骨肉瘤等)相融合形成肿瘤细胞疫苗,进一步提高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提呈能力,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二)T细胞
1.CTL细胞 CD8+细胞又称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受MHC-Ⅰ类分子限制,其主要作用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自身不受损伤,并可反复杀伤多个靶细胞。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两方面:
(1)CTL细胞表面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结合后,使其活化,并释放穿孔素和颗粒素杀伤靶细胞。
(2)活化的CTL细胞大量表达Fas配体,Fas配体与靶细胞的Fas结合,并激活caspase系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近年来,人们利用EB病毒转化的淋巴瘤母细胞(LCL),诱导出针对EB病毒特异性CTL细胞,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Th细胞 CD4+T细胞又称为Th细胞,Th1和Th2细胞是Th细胞的两个功能亚群。Th1细胞分泌IL-2、IFH-β、IFH-γ;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9、IL-10和IL-13;两种细胞均可共同分泌IL-3、THF-α、GM-CSF、脑啡肽及趋化素等细胞因子。Th1细胞主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Th2细胞主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现在研究认为,Th1/Th2平衡状况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如果机体Th1细胞占优势时将处于良好的抗肿瘤状态,一旦Th1向Th2偏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将受到严重的干扰。同样在肿瘤患者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是以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随着病情恶性程度的加重,宿主免疫细胞呈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抗肿瘤免疫能力下降。
(三)NK细胞
自然杀伤(HK)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被视为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第1道防线。与T细胞不同,HK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与靶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无关,即不具有MHC限制性。HK细胞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机制主要有:①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凋亡;②通过死亡受体介导靶细胞凋亡,HK细胞至少表达三种肿瘤坏死因子(THF)超家族死亡配体,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相应的死亡受体结合而杀伤细胞;③HK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FH-γ、THF、IL-5等,通过细胞因子发挥杀伤作用;④HK细胞还可以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杀伤靶细胞。因此,HK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它能摄取各类抗原,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MHC-Ⅰ和MHC-Ⅱ类分子,它最大的特点是能激活初始化T细胞,生成Th和CTL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DC来源于髓系和淋巴系造血干细胞,广泛分布于身体的各个器官。DC将肿瘤抗原加工处理并降解为多肽片段,与膜表面的MHC分子结合为多肽-MHC复合体后,转移至细胞表面再被提呈给T细胞,然后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多肽-MHC三元体,T细胞可识别此三元体而激活MHC-Ⅰ类限制的CD8+CTL和MHC-Ⅱ类限制的CD4+Th1反应。DC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①通过细胞表面的MHC-Ⅰ、MHC-Ⅱ类分子提供丰富的肿瘤抗原态,并提供高水平的B7-1、B7-2和CD40分子,充分激活T细胞;②DC与肿瘤抗原态结合后可分泌大量的IL-12,诱导CD4+Th1反应;③DC还可以分泌趋化因子如IL-8,促进T细胞在肿瘤部位聚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