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

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0年,Lundberg首创了颅内压持续监测法,ICP的监测对颅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硬膜外所测颅内压比脑室内测压高2~3mm Hg。通常按侧脑室前角穿刺的方式,从额部向侧脑室内插入一根导管与颅外之传感器相连接而进行ICP的监测。颅内压监测可随时了解脑脊液压力的动态变化、及时指导治疗。

1960年,Lundberg首创了颅内压(ICP)持续监测法,ICP的监测对颅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硬膜外监测 即将测压装置经颅骨钻孔置入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本法的最大优点是侵袭性小,因硬脑膜完整无缺,不易引起颅内感染,监护期也可适当延长。缺点是技术操作要求高,必须使硬膜外的传感器平面与硬脑膜保持良好的接触。硬膜外所测颅内压比脑室内测压高2~3mm Hg。

2.脑室内监测 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按侧脑室前角穿刺的方式,从额部向侧脑室内插入一根导管与颅外之传感器相连接而进行ICP的监测。本法的优点是所测压力较为可靠,可取脑脊液样品进行检验,必要时可施行脑脊液外引流减压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等。缺点是颅内病变致脑室过小或脑移位时,穿刺难以成功,有引起颅内继发感染的可能。

(二)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颅内压监测可随时了解脑脊液压力的动态变化、及时指导治疗。一般将ICP升高分为三级:轻度ICP压力升高为2.0~2.67 k Pa;中度ICP压力升高为2.67~5.33 kPa;重度ICP压力升高超过5.33k Pa。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颅内压增高,尤其是中、重度升高时,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措施,如CT、MRI、过度换气、脱水剂的应用等,并及时去除病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