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疼痛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疼痛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体内没有特异的痛觉感受器和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强刺激作用于非特异的感受器,产生一组在空间和时间序列上构型复杂的特殊冲动型式,正是这种特殊冲动型式在脑内便产生了痛觉。

虽然近些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由于人体结构和情感产生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关于疼痛产生的机制还过于概念化。

(一)主要机制

1.特异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疼痛是独立于触觉和其他感觉之外的一种特异性的感受器,在试验中发现,切断脊髓的灰质,痛觉消失而触觉不受影响,而切断脊髓的白质则相反,痛觉存在但触觉产生障碍,说明脊髓的灰质可能是痛觉的特异性传导结构。

2.形式学说 该学说认为没有特异的体感觉感受器,所有的体感觉神经末梢性质是相同的。各种刺激由于其强度、地点、范围的不同,而兴奋了不同数量的神经末梢,各个神经末梢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由于神经冲动的时阀和空间构型不同,引起了不同的感觉。在体内没有特异的痛觉感受器和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强刺激作用于非特异的感受器,产生一组在空间和时间序列上构型复杂的特殊冲动型式,正是这种特殊冲动型式在脑内便产生了痛觉。该学说提出传入冲动在空间时间上的构型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一概念还是有启发性的,实际上也是为人们所接受的。

3.闸门控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疼痛信号在中枢系统传递时,受到由脊神经其他传入冲动的闸门控制,这个闸门可对周围神经的过度活动进行调节。

(二)新发现机制

随着人们对疼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又增加了其他的观点和理论:

1.心理状态 生物学家认为,疼痛的产生与组织的损伤密切相关,但疼痛更多时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在患者没有组织损伤而又主诉疼痛时,往往只是一种心理状态。

2.疼痛强度理论 由Darwin提出并由Goldsheider逐步完善,该理论认为疼痛的产生是由于刺激累加的结果,而刺激强度在中枢的叠加对疼痛的产生至关重要,当刺激在低水平活动时,调节反射,而在高水平活动时,则产生疼痛。

3.伤害性感受器 当组织发生伤害或出现可能导致伤害的刺激信号时,可以作用于组织中的伤害感受器而引起疼痛感觉,并引起特殊的伤害性反应。

由以上可以看出,每一种关于疼痛的理论都有自己的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但是也都存在某些不能完全解释疼痛的地方,比如使用特异性理论来解释肝后神经痛、灼痛、中枢痛等非常困难,而形式学说又有部分内容与疼痛的解剖结构有矛盾,所以要综合各种理论,再结合解剖学的观点,才能初步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及过程,要想确切认识疼痛产生的机制,尚需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