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伤员经现场救治后必须尽快后送。单个伤员的处置较为简单,因为人力、物力均较充分,现场处置完毕后可尽快后送。对于批量伤员,必须在现场将伤员进行初次评估及快速分类,合理组织分配救治力量,使全体伤员尤其是重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现场评估和分类原则】
1.已有呼吸、心搏停止或即将停止者 暂不后送。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等初级生命支持,待呼吸、心搏恢复、静脉通道建立后专人后送。若呼吸、心搏未能恢复者,应在有平卧条件的救护车上,一边不间断进行心肺复苏,一边后送,并事先与后方医院联系。
2.已死亡或判断为无救治希望者 可在其身体显著位置上标以黑牌,暂时不予后送。
3.呼吸循环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者 如心肺复苏成功后或正在进行心肺复苏者、严重颅脑和胸腹外伤等需立即进行紧急抢救性手术和改善通气者,标以红牌,表示“紧急后送”的危重伤员,需有医护人员专人护送,即刻转运至最近的有救治条件的救护机构紧急救治。
4.生命体征平稳,但伤情较重者 如不伴大出血和呼吸循环衰竭的胸腹贯通伤、轻中度烧伤、骨折、严重软组织挤压、切割伤等,标以黄牌,表示“优先后送”的重伤员。在有运输工具时,分别转送至多家医院,避免过多伤员集中于一家医疗机构。
5.一般的轻伤 标以绿牌,表示“暂缓后送”的轻伤员,待战事平静后组织后送,或由伤员互相协助,自行乘普通交通工具分散就医。
【一般原则】
(1)必须在原地检查伤口、包扎止血、固定等救治之后再行搬动及转运。
(2)最好首先用装备较齐的救护车运送伤员,以提高转运的效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3)在救护车不能迅速到达的边远地区,宜选择能使伤员平卧的车辆转运伤员,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航空救护。
(4)颈部要固定,注意轴线转动,骨关节、脊椎要避免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损伤(图17-10)。
(5)要有专业医务人员在转运中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但意识不清或感觉障碍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6)尽量减少严重创伤患者的不必要搬动,以免损伤加重和出血增加。
(7)创伤患者,若无明显禁忌证,可以使用小剂量吗啡或哌替啶镇痛,以减轻转运伤员途中的疼痛,防止创伤性休克。
图17-10 脊柱、脊髓伤伤员的搬运法
(8)在搬运和转运途中,避免伤员的扭曲、坠落等,以免加重伤情。
【搬运工具】 现已生产出了很多适合在各种条件下针对各部位的搬运、固定工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配备。常用的如下:
1.帆布担架 最为广泛应用的担架。现代的乙烯尼龙材料,管型构造的担架可适用于体重达150kg的伤病员。伤病员躺在帆布担架上会感到较舒服,特别是头部负伤的伤员。它重量轻、抓得牢、易清洗。通常在缺少空间放救护车担架床或担架不够用的情况下很有价值。缺点是不可直接放置有脊柱损伤的伤员。
2.铲式担架 是一种特殊的搬运设备,有利于提起仰卧的伤病员,铝制的框架由直角管子组成。它带有铲式叶子,可于伤员身下滑动,这种担架分成纵长的两块相等的叶子,以便在伤病员位置不变动的情况下抬起。并可用于其他担架不能使用的有限地区,从而“围住”伤员。它的优点是可以在短距离垂直运送伤员,缺点是由于它全部为金属制成,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铲式担架是按骨盆和胸部的形状而设计的,因此它可以用来固定这些部位,并能根据伤病员的身材进行调节。为稳定胸部,可用25~30cm长的布条紧紧围住其胸部和铲式担架,将两端打结在不受影响的部位。为稳定骨盆,可用毯子固定并用布条扎紧。
3.篮式担架 外形像篮子,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为金属框架细金属网,包括几个分离的腿;另一种为铝合金管聚乙烯壳,没有腿。
篮式担架的优点是可以从任何地方完全固定伤员。重量轻的聚乙烯担架非常容易滑动,因此可拖动伤员经过不平的地面。注意在使用时要垫上床垫以保证伤员的舒适。
4.婴儿担架 专供婴幼儿使用的担架,与帆布担架相似,但设计不同,它四周有护架,便于应用、易于收藏。有普通的、带轮子的和可脱卸式的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
5.救护车担架 救护车担架床是在救护车上使用最广泛的搬动设备。救护车担架设计可承受180kg以上体重的伤病员。为了伤病员的安全,通常至少需要2名救护人员。在抬起或移动伤病员时,2名救护人员必须各自在担架的一头。目前有两种救护车担架,一种是提放担架,需要两人抓住两边将担架从救护车上拿下或放上;另一种为滚动担架,利用担架头端的特殊放置轮放置或拿下担架。这种担架减少了提放和转弯时所需的救护人员人数。一般担架重量为30~35kg,由铝合金制成。
6.轻型担架 主要由管型铝合金外框、套在铝合金圆管两侧的乙烯尼龙帆布和一根长约180cm硬质韧性带式高分子硬塑或尼龙组成。该担架长约210cm,宽约55cm,重量仅4kg,最大荷重约160kg,可拆卸。当硬塑带交叉穿在两块尼龙布中间即可搬运伤病员。如将伤病员搬至病床上时,只要抽去中间硬塑带即可在不移动伤病员的情况下撤去担架,可避免伤病员在搬动时的震动。该担架优点是重量轻,可在同一水平上移动伤病员,同时可在担架上将伤病员扣好保险带后,向任何方位搬动而不使其翻落。
7.充气担架 与帆布担架相似,它可以将伤员通过固定在担架上的充气囊充气后而捆绑,结合捆绑带的使用,可同时起到固定躯体、四肢和防止坠落的作用,特别适合野外、战场和大批量伤员的情况下应用。
8.浮力担架 这是一种特殊的担架,因放在水中有强大的浮力,足可以托起一个人的重量而不下沉,故常用于抢救溺水患者。该担架长约185cm,宽约45cm,重量7kg,最大荷重约160kg。
9.长板担架 由木质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全长约185cm、宽约40cm,厚2cm的硬板。板上共10个对称、长约10cm、宽约2cm的长形圆孔,可供搬运者握手和穿越、扣扎保险带之用。该担架适用于因地震、火灾等造成房屋倒塌、通道阻塞后,伤病员由高空吊下的搬运。该担架能浮于水,伤病员可运用此担架搬运至岸上。由于长板质地坚固,适用于雪地长距离托拉运送伤病员,尤其适用于脊柱伤者的搬运。
10.短背挡板 呈梯形状,有不同的规格,长度从头至腰下部,挡板上有10个圆孔。这种短背挡板是一个很好的脊柱固定装置,用带子稳固地将伤员扎牢后是一种极好的提携工具。驾驶员因车祸受伤,并怀疑其颈、胸、腰椎损伤时,可将该板插入伤员背后,并加颈托固定后将其拔出。常可避免因搬动不当造成损伤加重。
【注意事项】 由于伤情是变化和发展的,也由于现场时间仓促,初次评估可能并不十分准确,因此,分类分检是一个动态过程。伤员到达医院急诊科后,应对伤员进行再次评估和分类。心肺复苏成功后或正在进行心肺复苏者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危重伤员需立即进行救命手术,重伤员也需尽快处理,某些“轻伤员”由于发生继发性损伤或隐蔽的损伤逐渐暴露而变成重伤员甚至危重伤员,因此,对创伤患者应进行多次评估分类,以提高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